這一夜,陸銘沒有找到什么有價值的信息。
第二天白天,陸銘去補覺,距此數千公里之外,黃為民則繼續在家中整理這些信息,并發送給陸銘。
到了晚上,陸銘繼續徹夜搜索。
如此,一直到了第四天晚上。
這段時間以來,陸銘已經被神鬼狐仙,神漢巫婆,和尚道士,撞邪驅鬼之類的字眼弄的頭暈腦脹,算是徹底見識了一下古代山民的精神生活狀態是什么模樣。
原以為這個夜晚也將如此度過。但黃為民新整理出來的又一批故事,第一篇就讓陸銘下意識的提起了精神。
這是一篇講述一名“外鄉人”的故事。
這個故事說,某年某月,天氣晴朗的時候,忽然間打了一個晴天霹靂,聲震四野。村民們都很害怕,請了和尚道士——又是和尚道士,燒香拜佛。
和尚道士說,這是山中有妖物修煉成型,然后被天雷劈死了,不用驚慌。
這件事情暫時平息。但是兩天之后,有一名外鄉人來到了村子。
古籍記載,這名外鄉人頭大身小,弱不禁風,皮膚蒼白,“發濃且黑”,頭發又濃又黑。
這立刻便引起了陸銘的注意。
此時此刻,只要看到諸如“頭大身小”、“頭發濃密”之類與山神形象有關聯的詞匯,陸銘精神立刻就會下意識的緊繃。
村民們問他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這人說自己是外鄉人,到某地經商的,路途中與商隊走散,迷了路,駕的車也壞了,自己又受了傷,不得已只能來到這村子里,等同伴來搭救自己,希望村民們能給予幫助。
善良的村民們幫助了這個略顯怪異的外鄉人,收拾了一間破屋給他住,湊了一點糧食給他,還從山中采了草藥為他治傷。
古籍記載,這外鄉人來到村子后,“性孤僻”,不太喜歡和人交流,“夙夜思鄉”,因為有村民發現這人晚上不睡覺,總是坐在屋前抬頭看天。有人去問他在看什么,這人就說,他在思念家鄉。
結果,“村民異之,以為文雅,愈發恭謹”。
望月思鄉這種事情,在古代似乎是文人雅士的專利。一幫生活困苦的村民,看到這名外鄉人有這么文雅的愛好,就以為他是一名讀書人,對他愈發恭謹。
后續,開始有人請他給孩童起名字,也有人拿文書、書信之類請他幫忙閱讀,這名外鄉人絲毫沒有推辭,都一一答應。于是村民們愈發認為他有文化。
村民們看他似乎不善農事,便由村老出面,聘請他當了村塾老師,教導孩童讀書,村民們則給他糧食。
于是,這名略顯古怪的外鄉人,就這樣在這個小山村之中留了下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