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呂睿笑著起身,“不過,留給你的時間不多了,希望你們可以盡快決斷出一個結果。”
馬特微微點頭,掏出自己的名片遞了過來。
呂睿伸手接過,也送給了他一張自己的名片。
雙方就此告別。
接下來兩天內,呂睿并沒有閑著。
他花錢雇傭了一些當地媒體,用來給《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刷好評。
這也是沖獎慣用的一種方法。
同時,他開始頻繁的與哈維·韋恩斯坦在公眾場合進行接觸,營造出了一種雙方相談甚歡的假象。
但實際上,兩人的談判根本沒有實質性進展。
哈維太貪婪,不愿意付出實際利益,只想畫各種大餅空手套白狼。
呂睿壓根就不上他的當。
與此同時,他還去參加了許多電影的首映禮,其中包括了王佳偉執導的《2046》。
只是,這部電影卻讓他大失所望。
片中雖然明星云集,但劇情卻被撐的十分臃腫,結構七零八落,而且故事風格還十分頹廢……
用一句比較難聽的話來講就是:這部電影就像是老奶奶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關鍵是還有很多解釋性的旁白講述,就好像是某種形式主義的狂歡,實在是讓人看的摸不著頭腦。
呂睿這邊倒是挺沉得住氣,但馬特·托爾瑪赫在看到他與哈維、華納兄弟還有其他片商頻繁接觸時,卻急得在酒店里團團轉。
他的業務剛從版權部轉向制片部,這會正是需要做出成績的時候。
跟索菲亞·科波合作的《絕代艷后》項目太過龐大,短時間內根本看不到成績。
反觀《當幸福來敲門》這個項目卻十分合適,結構簡單、劇情精彩、投資也不需要太多,剛好可以用來當做業績跳板。
要是被別家給截胡,那可就太遺憾了!
于是,他開始頻繁催促起索尼總部,要求那邊盡快給出答復,并且還在郵件中夾雜了一些對呂睿的吹捧。
“這位中國導演手握多個優質劇本,其市場洞察力堪比斯皮爾伯格,絕對是索尼當下最合適的合作伙伴……”
在他每天十幾封郵件的催促下,18號這天,公司終于給出了答復。
看完郵件,馬特大喜過望,連忙將呂睿再次約在了咖啡館。
“公司答應可以先幫你公關獎項,但前提是歐美澳地區的發行權必須只能賣給索尼。”
“這個沒問題。”呂睿毫不猶豫的應下,反正給誰也是賣。
馬特接著補充道:“至于投資份額這方面,30%太多,還需要更進一步商榷,所以此事暫且待定。
但你需要和我簽一份獨家合作協議,除非索尼主動放棄,否則不得與其他公司合作開發這個項目。”
呂睿思考片刻,繼續為自己爭取利益:“我需要一個具體期限。”
馬特脫口而出:“五年!”
呂睿搖頭:“半年。”
“至少三年。”
“一年。”
“……”
一番拉扯后,雙方各自讓步,最終將時限定在了兩年半這個界線中。
在此期間,如果還沒談攏投資份額比例,并啟動項目制作,那么關于美版改編的合作直接宣告終結。
“合作愉快。”呂睿笑盈盈的伸出手。
馬特與他緊緊相握。
接下來的流程就簡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