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樓,還沒邁進公司大門,他就瞧見許多演員正在門口排隊等候試鏡。
放眼望去,人群里有白人、黑人、華裔、墨西哥裔、還有一些英倫風打扮的演員。
這些人雖然互為競爭對手,卻按照人種、膚色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個個小團體,各自低聲交談著,時不時有人朝公司內投去好奇的目光。
呂睿走進公司,在臨時改造成試鏡室的會議室內見到了溫子仁與彼得·格里芬。
“外面都是來試鏡的演員?怎么人種這么雜?”
彼得嘴角微微一扯,神色有些無奈:“lv,在好萊塢,每個族裔、群體以及膚色都是平等的,所以一部電影中必須涵蓋所有族裔。”
呂睿聽明白了。
黑命貴這些玩意,現在已經在好萊塢開始蔓延了。
說實話,他其實打心底里很認可“漠視”這個詞。
因為在他看來,就像漠視艾滋病人能極大降低感染風險一樣,對某些特定人群保持警惕,也能減少許多未知風險。
正常情況下的“漠視”其實就是一種本能的防御機制。
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地球的主宰,處于食物鏈頂端,直覺的防御機制絕對是關鍵原因。
而所謂的愛、包容與多元,有時候反而會成為生存路上的阻礙。
就像那句“末世先殺圣母”一樣,雖然聽起來有些極端,卻非常有道理!
呂睿并不覺得自己是超人,他挨一槍、或者被捅一刀,也會一命呼呼。
所以,在《潛伏》的試鏡過程中,他雖然坐在旁邊一言不發,只是默默關注著溫子仁對演員的提問,但自己也會默默記錄。
只要是那些第一眼就讓他感覺不舒服、不對勁的人,即便演技再好,他也不打算將其納入劇組。
對于影視劇組而言,任何不穩定因素都如同埋在身邊的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帶來難以預料的麻煩。
所以,哪怕會因此錯過一些有潛力的演員,他也絕不能讓潛在的隱患進入劇組,影響整個項目的推進。
一天的試鏡結束,除了敲定了幾個配角外,主角“喬什”的人選也進入了最終考量。
溫子仁雖然身為導演,但在好萊塢這種信奉“制片人中心制”的地方,他清楚自己沒有演員決定權。
呂睿也絕不會因為他是華裔導演,或是看好他未來潛力就隨意放權。
那無疑是自找麻煩!
如果是國內,他自信可以壓制住。
但在國外,人生地不熟,嚴監管才是穩妥之道。
更何況,除非是做到像詹姆斯·卡梅隆或者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那種地步,否則所有導演都要受制片人節制。
當然,帶資進組就另當別論了。
傍晚,當天試鏡一結束,溫子仁立刻看向呂睿,問道:“lv,你有鐘意的人選嗎?
“就定安迪·瑟金斯吧。”呂睿直接拍板。
全天試鏡下來,幾個競爭男主角的演員里,數他表現最亮眼
至于其他人,多少有些不盡如人意。
“ok。”溫子仁在名單上勾出名字,遞給一旁的彼得·格里芬。
在好萊塢,片酬談判和簽約從來都不是制片方與演員直接對接,而是通過演員背后的經紀公司或代理人。
一切談妥后,演員才會進組,全程按合同辦事。
當然,耍大牌的也有,只有比較少而已。
男主角確定下來后,翌日上午,便開始試鏡起了女主角。
一個個身材惹火的金棕發女演員陸續走進試鏡室,接受溫子仁和呂睿的挑選。
好萊塢有股特殊的風氣,金發女演員在美國人的刻板印象中就是“愚鈍”的代名詞,也就是國內的傻白甜。
而《潛伏》的女主角正需要這種特質。
表面鎮定堅韌,骨子里卻帶點莽撞,金發形象恰好能外化人物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