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宴結束。
第二天上午,《潛伏》剛從院線下檔,獅門影業便敲定了多項線下發行條例。
授權費用方面,依托自身錄像帶和dvd發行渠道,獅門按行業規定拿下了北美家庭影院版權:500萬美元基礎轉讓費,加20%租賃銷售分成。
此外,公共電視臺十年播放權是500萬美元,有線電視臺十年播放權為300萬美元,互聯網五年播放權150萬美元。
至于好萊塢商業電影另一項收入大頭衍生品上,因為恐怖片一向軟弱無力,所以衍生品授權只賣出了200萬美元。
待所有授權條例簽署完畢后,呂睿隔天便找上門,跟獅門談起了支付分成費用的事。
他用了一個獅門完全找不到理由拖延款項的借口:“《潛伏》資金回籠后,我才能盡快啟動《我是傳奇》的籌備工作,否則無法順利推進。”
好萊塢市場向來直接,這里別的不認,只認錢、權、色。
一個成功、且能賺到錢的制片人或導演,往往下一個項目都能換來更多支持與信任。
原因很簡單:只有成功者才更可能持續迎來成功!
比起《潛伏》,莎拉顯然更急著推進《我是傳奇》,畢竟獅門在其中是占了份額的。
于是,她沒有絲毫猶豫,當即喊來財務。
“lv,雖然院線還沒有把款項打到我們賬戶中,但為了我們的友誼和未來合作,我們可以先行墊付……”
她絮絮叨叨說了一堆,無外乎就是想讓呂睿承這個情。
反正說話又不費力氣,呂睿索性便陪她演了場戲,裝出一副感動的模樣,表示日后絕對會和獅門共進退……
接下來便是財務算賬環節。
《潛伏》上映時長共計5周多,北美總票房5639.7萬美元。
相較于200萬美元的制作成本,無疑是大賺特賺!
按照通行規則,扣除影院分成和各種稅費后,最終到獅門影業的票房分成為2679萬美元。
根據發行合約規定,獅門將會抽取北美票房總額的28%(含宣發費用),也就是1579萬美元。
家庭影院版權、新媒體和電視版權的發行抽成為20%,即290萬美元。
衍生品抽成30%,即60萬美元。
如此一來,獅門影業便在總投入不超過500萬美元的條件下,從《潛伏》中收入了1929萬美元。
這收益簡直堪稱暴利!
即便是算上宣發費用投入,票房大爆的小成本恐怖片,往往都能創造出驚人的收益。
反觀作為制作方的瑞興影業,則可以收獲2400萬美元。
然后扣除200萬美元投資成本與150萬美元自發宣傳費用后,凈得2185萬美元。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發行可比制片賺錢容易多了!
雖然前期也需要投入時間、精力和資金……但付出的努力與承擔的風險卻都要遠遠低于制片,怎能不讓人眼紅?
這也讓呂睿愈發堅定,未來一定要效仿獅門影業,搞一家屬于自己的發行公司!
其實彼得·格里芬這段時間已經接觸了不少小型發行公司,其中有三家還算比較合適。
但呂睿在仔細調查、研判后發現,這幾家發行公司要么是規模太小,要么是渠道不完善。
與其收購他們,還不如重新創辦一個發行公司來的合適。
所以此事也就暫且被擱置到了一旁,等以后找到合適的再說。
…
算完北美地區的票房分成后,接下來則是海外發行權分成。
按照此前約定,獅門本打算親自代理,然后收取32%的代理費用。
但鑒于他們的海外發行渠道還不完善,且回款周期太長,呂睿就想要直接買斷。
剛好,獅門影業也有買斷后自主運作的想法,雙方也算是不謀而合。
依照行規,并結合《潛伏》的北美票房成績,呂睿最終報出價格:“3500萬美元。”
近些年,北美票房表現不錯的電影,海外票房大都會超過北美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