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了,現在不比我們當年,有些事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做的太出格,不然遲早要出事……”
呂睿反正是沒打算摻和,只當在看熱鬧。
其實他倒是挺理解張婧初的心態,畢竟圈內小三上位的例子太多,但凡有點追求的,誰不想成為第二個陳虹、鄧捷、徐釩?
要怪就怪她太蠢,意圖暴露得太早。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事在這兒可不會發生,那些上位成功的導演夫人巴不得把路堵死,哪會讓她輕易爬上去?
一頓飯吃完,呂睿辭別兩人,又趕往了姜聞家。
老姜正躺在家里琢磨新劇本呢,一見呂睿上門,滿心歡喜地拉著他討論劇情。
聊了一個多小時,呂睿被那些層出不窮的隱喻繞得腦袋發懵,索性拿出《颶風營救》的劇本,想換個輕松點的話題。
姜聞接過劇本,一邊看一邊嘀咕:“你這商業片劇本寫得是越來越爐火純青了。”
論鑒賞劇本的能力,他自然不差。
他能看的出來,這個本子純粹就是奔著票房去的,劇情從頭到尾只貫徹了一個字:
“爽!”
主角的女兒被綁架后,他沒有絲毫猶豫和拖泥帶水,從得知消息到立刻出發營救,全程節奏飛快。
作為偵察兵退伍、且還當過幾年保鏢的他,利用專業技能追蹤、格斗、審訊,步步緊逼,每一步行動都直指目標,沒有冗余鋪墊,能讓觀眾快速代入“救人”的緊張感里。
面對狡猾的綁匪和復雜的犯罪網絡,他以一人之力碾壓對手,無論是電話里對綁匪的“狠話警告”,還是徒手解決敵人、破解陰謀的過程,都干凈利落,沒有“憋屈”的橋段,每一次反擊都直擊爽點。
故事圍繞“父愛”展開,女兒被綁架是所有父母的噩夢,而主角用極致的方式完成救贖,既滿足了觀眾對“惡有惡報”的樸素期待,也讓“守護家人”的情感引發強烈共鳴。
最終成功營救女兒的結局,更是給了觀眾最直接的情感滿足,實現了從緊張到釋放的完美閉環。
這種“簡單直接、目標清晰、主角開掛式解決危機”的模式,加上對親情和正義的精準刻畫,能讓觀眾在短時間內獲得強烈的情緒反饋,這對后續票房的加持無疑十分有效。
而最讓姜聞滿意的,還得是主角臺詞里有不少“fuckyou”的橋段。
比如在跟綁匪對話時,主角問“你叫什么”,綁匪答“tony”,主角直接回懟“fuckyou!tony!”
聽聽這臺詞,多爽?
在他看來,一部電影里如果沒有罵人的橋段,絕對是不合格的。
面對綁架自己女兒的綁匪都不能痛罵,那么這個主角的人設怎么可能立得住?
只有充斥著“踏馬的”、“fuckyou”、“艸尼瑪”這類臺詞,才能精準表達出父親對綁匪的憤怒!
就像《雍正王朝》里那句經典的“田文鏡,我上早八!”,詞達本意,敘事精準,情緒飽滿,既能傳達意思,又能給對手重擊,這才是優秀臺詞。
簡單的嘴臭,極致的享受!
然而,眼瞅著姜聞一副興奮莫名的模樣,呂睿卻一陣頭疼。
之前和他合作拍戲時,每次喊停,幾乎都是因為他念著臺詞,時不時就會突然蹦出一句“tmd”,導致不得不重拍。
這次拍《颶風營救》,不出意外,他這老毛病八成又得犯。
好在現在拍攝用的都是數字攝像機,這段不行,大不了刪了重拍。
但要是用膠卷……
這一刻,呂睿突然理解姜聞拍戲為什么總是會超支了,他就愛用膠卷,這玩意又是出了名的貴,不超支才怪呢!
“你準備什么時候開機?”看完劇本,姜聞問起了具體行程。
“元宵節之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