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騰胤、呂據眼看著孫峻夷滅諸葛恪一家而不發一聲,是因為什么?”
大堂內很安靜,過了好一會,才有了一聲嘆息:“那是因為騰胤、呂據有私心。他們都想等著孫峻哪天死了他們可以上位做權臣。”
“改之說到點子上了。可惜,孫峻沒有順了這兩個私心過重的家伙的心意。孫峻臨死前,私相授受,把手里所有的權力和兵力都交給了孫綝。而孫綝反過頭來就殺掉了騰胤和呂據。”
“而這孫綝算什么呢?對,他現在是東吳的大將軍,還開府。是不折不扣的東吳權臣、執政。但兩年前他是什么?偏將軍!而且他的祖上只是孫靜一脈而不是孫堅一脈。若是從孫堅孫靜那一輩算起,他都快要出五福了。所以這位大將軍和東吳皇室血脈疏遠,本身起點又太低。他為了維持住自己的權位,只能靠軍隊和血腥的殺戮。”
“大家想想,這樣基礎不穩的人,怎么敢長期離開建業?所以我判定此人最多就是率軍遠遠的看著壽春的事態發展:若是諸葛誕打退了司馬昭,他就進入壽春摘桃子。若是諸葛誕稍微露出一點敗象。他的主力肯定會飛快的退回建業。指望他率領東吳主力去和司馬昭血拼,呵呵呵,那是絕不可能的。”
“接下來說說東吳已經入城的三萬援軍。其實諸位只要看看領兵的大將是哪些,就知道孫綝的想法了。”
“嗯。”張遵飛快的翻了翻邸報:“文欽、唐咨、全端、全懌。這四個人有啥奇怪的?”
馬過接過了話頭:“令行,文欽、唐咨都是偽魏的降將。全懌是全琮的三子、全端是全琮的從子(侄子)。”
“那又如何?”
關儀贊賞的看了馬過一眼,轉頭對張遵道:“有空多看看書,多找改之、令伯、承祚他們學學。不要一天到晚都打打殺殺。”
“兄長莫要岔開話題,快點為我們解惑。”
“哎,好吧。我繼續說。這文欽當年是偽魏的揚州刺史,毌丘儉起兵的時候,他是跟隨一起起兵的。壽春二叛被鎮壓后,毌丘儉兵敗身死,文欽就跑到了東吳。你還記得剛才我說過的吧?毌丘儉起兵的時候諸葛誕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這廝背后捅了毌丘儉一刀。啊!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