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真是天人!”
“哎,兄長,你的驚喜怎么從來沒有斷過。算啦算啦,你就是哪天召喚來隕石雨我也不奇怪哪……”
“胡說八道,為兄又不是張角那樣的妖人……嗯,阿木,你退下吧。諸位,咱們現在開始說正事。”
在阿木退下后,關彝招呼自己的家將將一副小型的雍涼益北地形圖抬了進來。
“根據近兩年來我和大將軍的多次通信,和勇伯、改之等人的分析,以及商路遍布天下的糜家商號源源不斷傳來的各種情報。綜合分析得出,若是最近兩三年內,在保障其荊州、揚州前線以及幽并防備異族的力量不至過分削弱的前提下,偽魏可以抽調大約三十萬軍隊對我大漢發動進攻!”
看著眾人雖然皺緊了眉頭,但卻沒有一個人跳起來驚嘆,關彝暗暗點了點頭,然后繼續說道:“雖說理論上偽魏可以抽調三十萬軍隊出來,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因為……”
關彝把手里的木棍指向了地圖上橫亙在關中平原和漢中盆地之間的那道雄偉的山脈:“因為有秦嶺的存在,大規模的軍團行進非常困難倒是小事,最關鍵的問題是,糧食轉運不便,如果偽魏真的用三十萬軍隊一起壓過來,不用我們打,這后勤壓力就會把他們給壓垮!”
“根據本侯和大將軍的多次通訊,以及走訪了多位昔年參加北伐時的后勤運輸主管官員,大致得出以下數據:十石糧食從cd或巴郡起運,因為是平原地形或者可以依托嘉陵江水運,所以到達白水關的時候損耗比較小,大概只會被消耗掉一石。但從白水關起,就要翻越米倉山,翻過米倉山到達漢中盆地后,這十石糧食就只剩下了六石…我軍若要北伐,要么從漢中郡出發,走散關攻武功。要么從武都郡出發,繞過岐山,進入隴西。不管走那條線,都要翻越秦嶺,而當我軍翻越秦嶺后,六石糧食就會變成不足三石……基本上,由于地形的限制,我軍要北伐的話,在見到敵人之前,我軍的糧食已經耗掉了七成半——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不管是以前的丞相,還是現在的大將軍,其北伐攻勢都無法持久,而偽魏若是不能在野戰中勝過我們,也只需要謹守各個據點,就可以逼迫我軍糧盡退兵……”
說到這里關彝內心也是非常的無奈,蜀道難啊。不要說這個時代了,就是到了20世紀,國家修建一條寶成鐵路,當年也是傾舉國之力,整整修了四年——而且大多數路段還只是單線!
“我軍要北伐糧食轉運已經極為艱難了,這偽魏來攻我,一樣要面對同樣的問題。根據大將軍在去年向陛下遞交的漢中防務更換議的方略,我大漢在今年開始放棄了各個谷口的南端,全線收縮進漢中盆地的各個據點。這種方略雖然我極不贊同。但需要說明的是,偽魏要來攻我,首先就要翻越秦嶺。在這路途之上,糧食的損耗起碼是三成!”
“進入漢中盆地后,我軍必然實行堅壁清野,讓敵軍無糧可獲,所以敵軍的軍糧損耗不會因為進入盆地就會減少……若是敵軍攻破陽安關,那就需要翻越米倉山了,這糧食損耗又會極大的增加……”
“以戰爭期間兵糧損耗翻倍計算,一個士兵每月需要至少兩石口糧,一匹戰馬每月至少需要三石糧食。若是偽魏發動三十萬士兵,五萬匹戰馬進攻……一個月在前線消耗掉的糧食就會高達七十五萬石糧食……按照沿途損耗六到七成計算,那么偽魏為了保證前線的士兵要吃飽,就需要每月往前線運送二百五十萬石糧食。當然,偽魏的國力比我大漢強很多,咬咬牙幾千萬石的糧食都是拿得出來的,但這并不是問題的關鍵。”
“問題的關鍵是,這二百五十萬石糧食要翻越秦嶺和米倉山運進來,需要多少民夫呢?民夫多了的話,這沿途的損耗是不是會進一步加大呢?損耗加大后是不是又要增加民夫呢?這樣計算下去就會永無止境了……”
“而且,這秦嶺和米倉山的路并不好走,很多地方都是寬度不足三尺的掛壁棧道。這樣的路,一方面是路基承重量不高,不能負重太多——糧車的輸送量會受到極大的限制。另一方面則是:運輸的速度會隨著運糧隊伍的增多而明顯變慢,這就進一步加大了損耗……”
“所以,只要偽魏的當家人不是白癡,就不會一次壓三十萬過來,那樣做的話他自己都要先因為后勤的原因而崩潰。因此我們經過周密的計算能夠確定的是,偽魏來攻我大漢,最多只能一次投入十五萬到二十萬軍隊。再多就得不償失了。”
聽完關彝的分析,眾人都心情沉重的點頭表示認同。
“在明確敵人出兵的規模后,我們該如何應對,就基本上有方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