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陛下恕罪。經文彬這么一提醒,士季的信里是提到過這么一句話:‘各級軍官重新任命完畢,各家私兵出身的低級軍官已經全部放逐。’”
“這就行了!文彬,朕想,當年我們進入建業時定下的三步計劃。現在是該開始第二步了。”
“嗯。魯王黨隨著步家的覆滅已經不復存在。現在是該清洗會稽大族了。”
“嗯,虞、魏、孔、謝,會稽四姓。這一次,要全部一掃而空。如此,國家的戶口至少增長五六十萬不說,在冊良田怕不多出上千萬。”
“陛下,借著虞氏通敵的由頭,要掀起大獄,剿滅會稽世家是可以的。但在此之前,有三件事陛下要先做好。”
“嗯,第一件是和晉國結盟對吧?”
“然也,陛下。西蜀強秦之勢已成。在北方,占據高地,居高臨下俯視中原。在南方,占據長江上游,若其國力足夠雄厚,其水軍順流而下對我大吳威脅極大。所以,必須與晉國結盟。”
“哎,真是……沒想到我大吳還在為了一個合肥城塞苦苦作戰而不得的時候。西蜀都已經不聲不響的……罷了,這事必須去辦。不過兩國同盟的事情,洛陽那位應該比朕還著急。所以,朕就在建業等著他的使者吧。嗯,文彬,第二件事情,是要先和吳郡的世家打好招呼么?”
“然也。會稽虞魏孔謝,吳郡顧陸朱張。這八大姓乃是國家穩定的兩塊基石。陛下要動其中一塊,必須要穩住另一塊。”
“此事朕已經在著手進行了,朕的女兒嫁給幼節的次子,幼節的女兒嫁給顧謙,顧家的女兒嫁給朕的幼弟……倒是文彬說還有一件事?”
“是的,陛下。上大將軍已經多次來信,要求從襄陽退兵……”
“哎,朕何嘗不知,揚州這一路失敗后,荊州那邊襄陽孤城是不能長期留在手中的。可是……”
“陛下,當斷不斷,必受其亂。襄陽,遠離長江。縱然我方水軍能夠在漢江中對晉國水軍戰而勝之繼續維持糧道。但襄陽孤城一座,遠離本土。長期把大軍擱置在那里,真的是得不償失啊。我們老是扣著襄陽不走,這晉吳同盟無從談起。若是將來兩國戰事一開,晉國繞開襄陽直接去取西陵該當如何?若是將來西蜀與我交戰,西陵這邊危在旦夕,我軍荊州兵團主力卻被陷在襄陽又該如何?我大吳與晉國結盟后,西陵的戰略地位將無限拔高。所以,放棄襄陽,重守西陵,才是符合我大吳利益的。”
“……文彬啊,有時候你這人真是直得讓朕難受。罷了,襄陽那邊的百姓已經轉移得差不多了吧?”
“陸幼節十天前來信說,襄陽城內的七萬余百姓已經全部轉移到了江陵。”
“善,那就等著晉國那位派出使者吧。到時候朕就做個順水人情,把襄陽還給他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