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有我等以前的同袍在軍中任曲長,就是得了他的接應,我們才迅速的聯系上了常從事。”
“犯官常勖,這個事情是不是有?如實招來!”
常勖的臉色一陣變換,但最終還是長嘆了一口氣:“確有此事,當日是冬季,天寒地凍的。本官當日又患了風寒,難以起床。所以讓他們明日再來。但本官絕對沒有給臨涇縣衙通風報信……”
“呯~~!犯官常勖、犯官譙熙。諸葛丞相、關大司馬三令五申,各衙門必立大鼓。鼓聲一響,只要主官還在官衙之內,只要不是病得要死了,都必須立刻起身,開門迎案。爾等是怎么做的?爾等可知罪?”
“……常勖知罪。”
“譙熙不服!那日下官根本不在衙內,便是敲鼓,又如何得以知曉?”
“哼!你當然不在衙門內!本官在臨涇私下走訪半月,當地百姓都說你一天到晚游山玩水,與當地世家子弟互相唱和。幾乎從不到縣衙辦公,把一切事務都交給縣丞處理。你何時又在縣衙了?”
“這……”
“哼!你二人的事情暫且說到這里。待會還有其他罪責要追究。張暉,你可知罪?”
“下官……下官為了國家的資財不至于虛擲才嚴把標準,何罪之有?當然,在這過程中,稍稍嚴苛了一點,但這是小節……”
可以說,張暉的手段,乃是古往今來,世家大族們常用的手段——越是國家遭逢危難,越是百姓遭遇災荒。就越是世家大族擴張的極好時機。
關中大災,顆粒無收。一開始司馬炎朝這里輸入了賑災糧。季漢掌控了這里后又實行蟲卵換糧政策。這些政策,從客觀上來講,對世家大族是極為不利的——百姓有了吃的,就不會賣田求取茍活,更不會賣身到世家大族的莊園進行投靠。如此一來,千載難逢的擴張機會就要溜走了!
所以,趁著譙熙對處理庶政極不耐煩也極不擅長的機會。張暉通過表面上的阿諛奉承,獲取了譙熙的信任。成功的竊取了縣內的各項大權。然后通過種種手段,逼迫縣內的百姓們活不下去。之后張家的莊園,自然就能出來做好人——吶,不是我要擴張啊,是我不擴張這些百姓就活不下去啊。
整個過程,沒有貪污受賄,沒有做假賬。只有一個執法過嚴的瑕疵。在事實上來講,常忌說張暉中飽私囊,魚肉鄉民是沒有錯的。但是在法理上,證據不足!
“哼哼,犯官張暉,事到如今你還要頑抗。本官問你,臨涇縣民見你不收蟲卵,要翻山越嶺把蟲卵背到附件的鄰縣繳納,你是如何做的?”
“當然是要派衙役阻攔了。不能讓他們去欺騙鄰縣的官吏嘛。”
“百姓憤怒,和衙役起了沖突你又是怎么做的?”
“為節約公帑,各縣衙役人數偏少。逼不得已時,下官派出了莊園里的奴仆幫助衙役維持秩序。”
“然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