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然還要回臺里開例會呢,就很著急的說:“走吧,咱們去簽合同吧。”
“走!走!”
王經理笑哈哈,熱情洋溢的帶他去了廠部。
合同,是周浩然準備的。
是電視臺的合同范本。
缺乏靈活性。
這是很死板、很僵硬的合同,所有跟電視臺簽約的客戶,采用的都是相同的合同范本,不存在大客戶、小客戶的區別。
有了這樣的死板條件,就可以杜絕很多因為靈活而導致的商務腐敗。
不給銷售員自主空間。
一切按規矩來!
這也讓客戶對合同的審核流程變得輕松了許多。
這么大個電視臺,總不會在合同里設置什么陷阱……再說了,電視臺這是什么性質的單位?電視臺想賴賬或者在合同里加一句“所有解釋權,歸電視臺所有”,大部分的客戶也拿他們沒辦法。
周浩然把合同交了出去。
電熱水壺廠的法務部要象征性的審查一遍。
王經理就邀請他去自己的辦公室里喝茶等待。
一邊喝茶,周浩然一邊笑著說:“等這單生意做成了,王經理也該高升了吧?”
“啊?”
王經理微微一怔。
“現在是新時代,需要能適應新時代的人才。王經理這么認可電視廣告,本來就應該委以重用。”
周浩然早就看出來了。
在這單合作里,王經理這么熱情,甚至比周浩然還希望能達成合作。
為什么?
可不是什么江湖道義!
而是他的切身利益。
王經理應該是提出了電視廣告的策劃案,可是始終沒能通過。如果最終廠里選擇了電視廣告的方案,并且最終在市場里取得了效果,在功勞簿上,他就可以記下一大筆的功勞!
他沒能力說服楊老板。
那就只能不停的打電話給周顧問,講述廠里的一些情況,不斷的去熱心幫忙,希望周顧問能把楊老板搞定了。
周顧問這邊拿下了訂單,他才能漁翁得利。
從這一點上來說,周浩然和王經理是互相幫忙。
而不是王經理很講義氣,在一直幫周浩然。
周浩然把這層意思給講出來。
就是防止對方產生“我幫了你一次,你也得幫我”這類的不切實際的想法。
王經理聽他說出來了,也就不好去道德綁架了,笑呵呵的說:“就看廣告做下去之后,能不能取得良好的市場效果了。”
“肯定比報紙廣告要強。”周浩然對此就很疑惑,“為什么楊總會這么青睞報紙廣告?”
“習慣吧。”
王經理對此就很無奈。
周浩然不解,“什么習慣?”
王經理道:“我們楊老板,是下海創業的,之前當了十幾年的公務員。看報紙,都成了他的生活方式……現在也是,他也每天都看報呢。”
“原來是這樣。”
周浩然這也算是搞明白了一個始終沒想通的問題。
明明電視廣告更好,為什么有很多人,就喜歡去打報紙廣告?國營廠的領導也就罷了,很多民企老板也都是這樣做的。
原來都是職業習慣啊!
大部分的民企老板,都是停薪留職下海創業的。
此前要么在體制里工作,要么在國營單位里工作,都形成了一種固化的認知慣性。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