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然說的都是真心話。
他由衷的認為現在的銷售部氣氛很好,一組和二組的組長,敢于藐視權威跟孟主任對著干,可以說是大大的提升了這個部門的戰斗力。
這樣保持下去,即便沒有周浩然,銷售部下半年的業績也可以有一個巨大的提升。
這種內部的激烈競爭,才能創造出巨大的生產力。
創造來源于競爭,而不是團結。
只不過在當下這個時代,這樣的思路很難讓人產生共鳴。
別說是這個年代了。
哪怕是二三十年后,這種思路仍然也只是局限于個別一些偉大公司內部的個別部門。
比如互聯網大廠里的技術部門和產品部門。
周浩然就是參與者。
他的前老板,那也是福布斯富豪榜上有名的大人物、世界級大富豪。
在技術會議、產品會議的時候,老板也會時不時的參與。
就很尷尬。
老板不是發號施令的那個,而是被抨擊、被諷刺的對象。
一個工程師就可以讓老板閉嘴,說他不懂技術不要亂指揮;一個產品經理也可以讓老板沉默,說他不懂用戶就不要瞎帶節奏。
如果一個小經理,他的意見跟大老板的意見有分歧。
聽誰的?
要聽小經理的。
團隊按照小經理的要求去做事。
如果做錯了,事實證明小經理的思路不對,那再按照大老板的意思重做一遍。
在技術、產品這樣的部門里,根本就沒有什么上下尊卑的概念。
拍桌子、摔東西、吵架、發怒是家常便飯。
不管來的是誰,會議室里永遠是亂哄哄的吵成一團……吵完了,吵架勝利的那一方,就會成為方案的落地方,獲得最多的資源。
總之就是一句話,資源得靠實力去爭。
就算是大老板,也不能靠職位權力來玩由上到下的資源分配。
大老板要哄著技術人才和產品人才,要忍受這些人的桀驁不馴,要接受他們的恃才傲物,要把他們當爹似的供起來。
這樣的一種機制,才讓國內的互聯網公司在技術和產品領域獲得了巨大的自由發展空間,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硅谷的科技巨頭還要強大。
不過,這也只限于技術和產品部門。
如果是財務、人事、采購、市場、后勤、行政等部門,就是另一套規則了。大老板出現后,誰要是敢不服從、敢當面頂撞,那就只能是離死不遠了。
周浩然是技術轉產品,是典型的互聯網思維。
同樣是賣書。
他肯定會著重培養東方朗、王文瑞、田悅然、陳子璇這些高中同學。
因為他們思想活躍,敢跟他對著干。
周浩然不怕誰犯錯誤了給他惹麻煩。
就怕溫順聽話的像一頭羊。
市場是狼吃羊的游戲。
滿世界都是羊。
隨便吃。
身邊得多培養幾頭狼,才能去幫他狩獵。
至于李長興和姜雄……
這倆人服從性太強,那就只能是工具人了。
如果在李長興和姜雄之間做選擇,那一定是選后者。
姜雄至少還有一定的主觀能動性,有自己的判斷和思考,還敢發出質疑。李長興的出版社生意,就很被動,只能是接單、印刷、出貨,這種重資產的笨重生意,很容易讓人從身體到思想上都越來越沉。
周浩然不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