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院長沉默稍許,緩緩的說:“你先去準備,跟東京大學的校園卡做個比較。如果真的不行,我來給你托底。你別沖動。”
周浩然見他神色肅然,就哈哈笑道:“老院子,你也不用擔心。我沒興趣出國,跟甲骨文的合作,他們想給我1000萬美元,我都不要,我就只要800萬美元!”
“為什么?”
程院長一輩子都沒見過這么多錢,跟這小子接觸時間長了,感覺錢都變成數字了。
“階梯式報價啊,解決多少問題,給多少錢。我留下一個隱患問題,不幫他們解決,給他們埋點雷。”周浩然說的理直氣壯,“老外嘛,能坑一把是一把。”
這也算是行業里的常見套路了。
尤其是二十年后國內的it行業,高手的必備操作。
現在還不流行。
就比如,一個程序員,35歲就要被裁員了……打工人,怎么去跟暴力裁員的無良公司對抗?
那就是在代碼里埋雷。
只要有機會參與到核心項目里,就一定要在代碼里留下一些bug,最好是只有自己才能處理的bug。然后修一年、補一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就跟很多小地方修路似的。
今年修了,明年拆。
修了拆、拆了修。
不斷的立項拿錢,從上到下才有錢賺。要是把路修的跟軍用級別似的,從上面的領導到底層的工人,都得斷糧。
很多it公司裁員,手段兇狠不講情面。
普通人被裁,就只能怨聲載道,毫無還手之力。
高手都是提前有埋伏,想裁員?
好啊,讓你裁員裁到大動脈!
裁員后,核心項目里的代碼故障爆發,各種bug交替出現……后續接手的人短期內根本應付不來。到時候公司沒辦法,就只能苦哈哈的再把人高薪請回去。
周浩然跟甲骨文的合作,是一次性的買賣。
甲骨文付費,周浩然幫忙。
這就有說道了。
周浩然本身就不愿意去服務外國人,哪能100%的幫甲骨文把項目做好?寧可少賺200萬美元,把項目做到90%的規格就差不多了。
剩下的10%……
甲骨文要是有水平,就讓他們自己去做。
幾年之內,都別想解決。
要是做不好,留下了隱患遲遲無法解決,搞不好還得再開出1000萬美元的支票,把周浩然請回去給他們再上一課。
這也是周浩然放棄了ibm的1200萬美元報價,卻選擇了甲骨文的1000萬美元報價的原因。
航空系統,只是ibm旗下的一款邊緣產品。
成功了最好,失敗了也影響不大。
所以迫切性不足。
甲骨文就不一樣了,航空系統是甲骨文的it服務業務里的核心產品之一,不容有失。所以合作的需求性更強,后續的連接關系會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