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
周浩然有一個應酬。
郭關昌請他去喝茶。
雙方合伙做的地產項目,已經正式啟動了。這個項目規模其實不算太大,總投入也就幾千萬,可仍舊存在著一些風險。
所以要加一道保險。
以備不時之需。
復旦的校友群里,牛人有很多。
郭關昌就找來了這么一位,曾經也是復旦大學有名的神人,畢業后加入了陸家嘴集團,開始在地產行業里嶄露頭角。
現如今,已經是陸家嘴集團下屬公司的副總經理了。
名字那更是如雷貫耳。
陳田橋。
周浩然自然會接受邀請,去見見這些上輩子沒機會近距離接觸的大人物。
交流很愉快。
陳田橋的年紀也不大,91年上大學,93年就本科畢業了,今年也才24歲。就已經是國營大企業的下屬公司的副總,副處級領導干部了。
不過,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陳田橋對現如今的處境并不滿意,正計劃著辭職呢……像這種層次的人,對什么副處級的行政待遇,根本不在乎。
關鍵是工作舒不舒服,能不能有施展抱負的空間。
郭關昌一聽,就有點著急,“你要辭職?那我這邊怎么辦?”
陳田橋拍了拍桌子上放的材料,笑著說:“我都看了,你們這個項目沒問題,用不著我幫忙。”
“那也得有一手保證啊。”
郭關昌曾經在復旦的時候,他是團委老師。陳田橋作為學校內的風云人物、學生會主席,在校期間就有很多的接觸。
陳田橋道:“你們這個項目的工期,不是到明年4月份嘛。來得及,我就算辭職,估計也得到明年夏天了,我得先把手里的一個項目完成。”
“那就好。”
郭關昌現在也沒底,誰知道民營地產生意會不會忽然遭到重錘。必須得有一個預防,實在不行,就請國營地產集團入局。
周浩然倒沒什么政策上的擔心,主要談的都是一些事業、理想之類的大話題。
還說應該構建一個校友群,方便資源的互通。
還說,他正創辦一家高端茶館。
回頭喝茶了,都去他那里!
郭關昌聽后就挺高興,“你要做一個企業家俱樂部?”
周浩然笑笑,“差不多。”
郭關昌道:“首都那邊,很流行這種,海港這邊還真不多。首都的長安俱樂部,就在紫禁城的旁邊,可氣派了!”
陳田橋自嘲的說:“海港就沒什么企業家啊,這邊流行的是白領文化。有能力的人,都去當職場經理人了,很少會出來創業。”
郭關昌分析道:“首都那邊創業多,是因為好公司太少。很多有追求的人,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就只能創業了。海港這邊,外企太多了。說真的,外企的工資待遇、工作氛圍什么的,真不是咱們這些土包子能比的。”
“那也應該創業。”
陳田橋已經有了這樣的打算。
周浩然很真誠的說:“創業是九死一生,如果各方面的資源都能比較好的對接起來,就可以大大的降低創業門檻。學長,你以后如果創業,一定要告訴我!”
應酬不喝酒,就很舒服。
坐了一個小時,就散場了。
周浩然去徒弟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