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傳媒旗下有影視劇公司。
過去的自制劇,都是紅星臺這邊提要求,比如近期很火的一部紅星臺的自制電視劇《海港人在東京》。拍攝經費400萬元,紅星臺會把錢,支付給紅星傳媒旗下的影視劇公司。
影視劇公司花了340萬完成拍攝,剩下的60萬,就是影視劇公司的利潤。
反正都是紅星傳媒旗下的一家人,有了利潤,就是左手倒右手。
缺點也很明顯。
電視劇成功了行,可是失敗了呢?
所有的虧損,都要由紅星傳媒來承擔。
“制播分離”的核心宗旨,就是要引進外部的資金,來降低自制劇的風險。
比如《海港人在東京》,如果采用制播分離的模式,紅星臺出200萬元,外面的影視劇公司投資200萬。拍攝成功了,大家一起賺錢;失敗了,電視臺也能少虧點。
同時,紅星臺省出的200萬元,還可以再去投拍一部電視劇!
這樣一來,紅星臺就擁有了更多的影視劇內容。
現在的問題是,全國懂影視劇的人都在電影廠、電視臺里呢,民間沒什么人才,沒幾個人有勇氣進場跟電視臺合作。
有幾個合作的,走的也都是舊模式。
電視臺出錢包圓。
電視臺出100萬,你花80萬拍片,剩下20萬是利潤;電視臺出500萬,你花400萬拍片,剩下100萬都是利潤。
這就等于所有的風險都在電視臺身上。
缺乏風險共擔的精神。
《康熙微服私訪記》的那個出品人鄧老板,一度是國內影視劇行業里的隱藏大佬,主要就是他進場早、有勇氣,敢于幫助電視臺承擔風險,就迅速積累起了行業人脈、睡了一批女明星。
周浩然又問:“新模式是什么?”
展玉山道:“新模式,就是共同出資,風險共擔。”
“風險共擔了,利益怎么來共享?”
周浩然覺得這次又找到了一個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機會。
展玉山道:“賣片子啊,就像《康熙微服私訪記》似的。版權屬于粵東省的那個影視公司,合作的電視臺播完首輪之后,合作方就可以找更多的電視臺賣二輪、三輪了。只要片子的質量好,就可以賺錢。我聽說,《康熙微服私訪記》賺了至少700萬!都已經啟動要拍第二部了。”
周浩然眼睛一亮,“合作方可以拿到版權?”
“地方臺嘛,沒有皇冠臺那么霸道。”
展玉山也知道,不給合作方足夠的好處,人家根本不愿意和地方臺合作。
周浩然心中很敞亮,“《康熙微服私訪記》,就是這種模式?”
展玉山道:“對,你沒看這部電視劇在全國很多電視臺上都有播出嘛,唯獨沒在皇冠臺上播出。因為版權在合作方手里,要是跟皇冠臺合作,版權就只能被皇冠臺霸占。”
周浩然明白了,毫不猶豫的說:“展臺,要不這事,我來牽頭吧!我來給你當先鋒!”
“你有辦法?”
展玉山眼睛灼熱,困擾他好幾個月的制播分離,好像在這小子身上找到了機會。
周浩然正色道:“第一,可以開除唐時宜,解決后患;第二,為紅星臺的制播分離找到突破口,打造出第一款制播分離的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