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駱爸的釣友,中醫四大饞之二。
還有藥材廠的嚴老爺子。
大廚們負責做菜品味。
老中醫負責醫理藥性,這兩位都是科班出身的大夫,用藥中正平和,況且背后還有一位大神施大夫。
嚴老爺子在藥材廠干了四十多年,四處收藥,他最知道哪里有好東西。
還和上一季一樣,一群人又是在天漢到處轉,翻山下河鉆溝溝,找食材,找藥材,再把它們搭配起來。
這次有新據點了,極味樓,后廚什么都有,而且人才濟濟,隨時刷新各地名廚,趕上的就拉過來露一手。
所以新一季的《尋味》比上一季更牛,去的地方更多,出場的人也更多,新鮮東西更是數不勝數。
第一季只有六期,不是都說看的不過癮么。
第二季直接翻倍,拍了十二期。
分成了三組,小孩子脾胃虛身體差吃什么;女人孕婦體寒酸痛吃什么;老年人體弱多病吃什么。
在滿足口腹之欲同時,還能滋養身體,什么都不耽誤。
中國美味蘑菇則貫穿始終。
那大蘑菇真是藥膳良佐啊,藥膳嘛,要用到藥材,難免會有藥味。
雖說滋補,但實在說不上享受。
但有了中國美味蘑菇就不一樣了,美味菇的鮮味可以將藥味掩蓋,感覺不出來,自然就變得適口了。
想必等《尋味》第二季播出后,美味菇銷量又會迎來一大波增長。
而在拍攝過程中。
貓貓頭開始賣豬了。
有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豬雜,一個月十幾萬頭豬呢。
這好東西,兩位廣東大廚怎能錯過。
就在極味樓里煮了一鍋豬雜粥。
粥底選用的就是天漢香米。
但天漢香米熬的粥,濃稠度低,粥底偏“清爽”,米粒分明。
雖然能能突出豬雜鮮活,但不會有“濃稠掛勺”的效果,更沒有廣東豬雜粥的的“綿滑包裹感”,口感也偏“韌”,做不到入口即化。
然后嘛,幾位大廚就一起改良。
最后試出來在粥里加山藥。
山藥好啊,健脾養胃,既是食材,也是藥材。
既然已經有了一味藥材,索性就改良成藥膳唄,正好也切合新一季《尋味》的主題。
結果就有了健脾祛濕、滋補氣血、清熱潤燥三款豬雜粥。
正好,選的藥材又都是本身無藥味、或者自帶清香或甜味的,用來煮粥藥食同源、味淡融粥。
兩位林師傅嘗過都說好。
說比在廣東做的還要好。
這絕不是恭維,不要小看老廣對美食新鮮的執著。
原因嘛,很簡單。
天漢的水好,嘉陵江、漢江源頭,自然保護區遍地,優良水體占比保持100%,全國“好水”城市,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
同時米也好,北有秦嶺阻擋寒流,南有大巴山攔截暖濕氣流,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特別適合水稻生長。
還有水質潔凈,好水種好稻。
最重要的是,豬雜也好。
平安溝養的豬,品種是榮昌豬,吃熟食,運動量大,生性活潑勁還大,跑起來七八個大小伙子逮不住。
玉符聚靈陣從小滋潤著,潤足一百八十天。
水好米好豬雜好,熬出一鍋豬雜粥能不好么。
“就是說,這是尋味第二季里面研究出來的做法,尋味還在做后期吧,沒播放呢,這怎么……”駱一航指指周圍,“怎么這么多人都吃上了?還大晚上的不睡覺?”
強娃得意的指指自己,“極味樓做豬雜粥那天,我在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