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人類經濟扛得住,也希望moss的效率再高一點。
這是一個遠超太空電梯世界工程,從工程量來看,環赤道粒子加速器的建造將是一個長期的工程,粗略估計工期至少在六十年以上。
單是在赤道海域鋪設直徑百米的海底加速器隧道就是很困難的工程,相比于真空地表,在海底施工要難多了。
丁儀肯定是活不到60年之后的,他已經準備好冬眠了
除了環赤道粒子加速器開始建設之外,人類在太空領域也取得了可喜可賀的進展。
除了六艘行星級戰艦之外,月球幾乎已經成為了人類太空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火星基地的建設已經相當完善,甚至已經出現了商業化工程。包括‘火星’粒子加速器在內的多種人類大型實驗工程如雨后春筍般冒出。
類似一人一貓被困在火星的倒霉事情不會出現了,火星近火軌道也建立了監測空間站,一個叫麥冬的女孩成為了第一位‘火星航天員’。
最值得稱贊的是水星,羅清挖通了水星南北極之后,已經將人類的那一千枚恒星型核彈以‘水星彈道導彈防御系統’的名義部署在了水星上。
與向遠地行星探索的其他行星級飛船不同,萬年炎帝號和萬年風雪號幾乎完全固定在了水星——地球之間,充當兩者之間的宇宙物資運送卡車。
其中,英國的‘新大陸號’是探索遠地行星中跑的最遠的一個,歷經了兩年的長途跋涉,‘新大陸號’行星級飛船更是跑到了木星軌道附近,這是人類首次抵達太陽系的中外層空間。(羅清那次不算)
而水星‘空泡’基地,歷經了四年的建設,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人類利用“萬年炎帝號”和“萬年風雪號”給水星‘空泡’運了一批通用型工業機器人。
盡管水星表面常常在400攝氏度到-150攝氏度的區間巨變,但溫度恒定且不受太陽影響的‘空泡’,未來一定是人類在水星內部的溫床。
更別說羅清還撕了一縷地球大氣塞入到了‘空泡’里,圓圓的肥皂泡則組成薄膜堵住了空氣從隧道里逸散,有[衍光劍]則持續不斷的提供著光和熱,再加上一部分從地球運來的土,已經有植物可以裸露在‘空泡’里生長了。
當然,這個生態系統還很脆弱就是了。
但雷迪亞茲總歸可以摘下笨重的太空頭盔了。
只可惜空泡的直徑實在是太小了,直徑只有100公里,這個空間體積限制了水星空泡的發展潛力。
ps:
本章縫入大劉短篇《圓圓的肥皂泡》
這是目前繼《球狀閃電》《白堊紀往事》《太原之戀》《地火》《不能共存的節日》之外,第六本縫入的大劉作品。
老規矩,先推一波《圓圓的肥皂泡》,這是一本閃爍著人文色彩的童話科幻故事,不硬核但很溫馨,推薦大家去。
目前已經在文中暗示過,未來將會縫入主線的作品:《吞噬者》《詩云》《朝聞道》《山》《鄉村教師》《流浪地球》《地球大炮》
更多縫入作品這里就不在這里公開劇透了,你們想不到的想得到都有,但肯定是有取舍的縫,總而言之,大綱是很完善的,結局也是定好的,不用擔心縫崩了的可能性,我可是村里最好的裁縫。
另外,關于本書劇情,大家也應該可以看出來,我這幾章一直再給人類上正面buff。
可控核聚變是一個(原著就有)、moss是一個、圓圓的肥皂泡又是一個。三者分別對應能源、科技、環境。
算上牢清,人類已有了4個掛。
畢竟未來人類文明的敵人也都是縫合怪,上點正面buff是應該的。
我反復強調:這是個熱鬧的宇宙
想到了一個本書的新別名:《雜交版三體》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