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退出之前,不學點兒什么武學,未免有些遺憾。
但迦葉祖師不開口,他總不能張口就要
漸漸,孟傳看高僧無動于衷,便閉目體悟此番所得武理。
不能急,待精神力見底之時,再催一催
時間流逝,變化漸生。
迦葉祖師枯坐如巖,眉間褶皺漸次舒展。
孟傳見到,初時其額前青筋隱現,似虬根盤結。
繼而皮下有銀光流轉,如月華瀉地。
他當即凝神一觀,這副模樣,看來老僧已然有所悟了。
其面皮先是泛起青白,似古瓷開片般,龜裂出細密金線。
轉瞬又透出玉色寶光,恍若千年白玉受香火浸染。
白眉無風自動,每一根眉毫都繃得筆直,雖然面色垂老,卻依舊神采奕奕。
忽然耳垂顫動如鐘擺,膝下蒲團突兀消失,老僧身形憑空升起三寸,仿佛坐在透明蓮臺之上。
“善哉。”
迦葉從蓮臺之上,枯掌拍地起身。
方圓十丈內的碎石皆跳起又落下,排列出奇妙的法印。
對方的語氣歡快,似大徹大悟模樣:
“小友,等急了吧?”
“不急,大師您繼續.”
忘了對方會“讀心術”,孟傳略顯尷尬。
高僧大手一揮。
地面上跳動的石子,如書冊崖痕跡一般,刻出一排排經文。
孟傳細掃一眼,和外界崖上的內容很像。
亦是在論“空相”、“無相”之說,更加深奧。
不過卻與氣血武道有種莫名的契合,讓他有種躍躍欲試之感。
他猜測,這篇經文當中,也得有自己的一部分功勞
孟傳被這些文字所吸引,與此同時,迦葉祖師亦是在一旁教誨道:
“氣血貫三焦為基,無相為宗。行通百脈,涌破桎門。不執拳形固,唯循氣血奔。
祛執忘形相,氣血自歸真,以武合氣血,無相證本心。”
孟傳理解思索。
經文之中詞句,此刻已無晦澀言語。
“無相”之意,剛才亦是通過迦葉祖師得到理解。
佛門理解的無相,并沒有確切說法。
只是與“有相”相對,指擺脫對于具體形象、概念等執著的一種解脫自在狀態。
關于經文,他佛門武理差點,并沒有頓悟出什么,面板上也并無新的武學誕生。
但是,他遙望武道天穹。
此刻一隅之地,隱隱有異變突生。
天穹下方,依舊暗淡無光。
但卻有一座座小山丘,從黑暗之中拔地而起。
在天上星軌群星的照耀下,隱見其峰尖。
他的視線下移。
看到有一五色神山,生長最是高大雄偉。
孟傳明悟,其代表著他的五行武理。
這座高山,在他前些日子于武當創法之際,接連出現在識海過。
原先只能隨著“想”,靠精神力將之具現化。
未想到,如今竟然如實物一般,落入武道天穹中。
無需思考使用精神描摹,只是內視一觀,便可看到壯觀的五色奇峰。
他覺得,若是再增加兩色。
便與葫蘆小金剛鎮壓蛇精的七彩神山,一模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