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策問則不然,這是對一個人才情見識的綜合考量,而且每個人對人對事的看法都不盡相同,想要挑錯是一定可以挑得出的!
其實李元纮也并不是要以宰相之尊來刁難區區一個少年,他只是想借由此事將張均掃出中書省去。
在看過那一篇《阿房宮賦》后,他對這少年甚至都生愛才之念,想著此番即便應試不成,來日再講起薦入國學,有此才情,出頭不難。但今急急入世,就免不了要遭受家勢紛擾的牽連。
聽到李元纮要親自出題,裴敦復臉色也變得有些難看,但他對此也難作反對。因為宰相如果質疑選舉不公,是可以提出進行復試。
他轉頭看了一眼張均,這明顯是在針對你兒子,你不反對?然而張均只是站在原處沉默不語,擔心一開口又會被李元纮如之前那般罵個狗血淋頭。
策問題通常是有五道,但李元纮為了快速弄出結果,只是提筆寫了兩道,都是當下的要務。
一個是有臣員奏請將京司所廢百官職田在關中設置屯田,一個則是漕運不繼、江南諸州奏請以布折造,兩件事在如今朝中都議論紛紛,未有定論,李元纮不相信區區一個少年能將此說得清楚。
無論之前所試雜文再怎么才情富麗,只要策問不通,照樣有理由將之黜落不去!
“三五年后再成名罷!”
李元纮將兩道策問題目寫罷傳下,心中又暗自說道。
他處事以直,做出這樣的小動作來心中也有些慚愧,但又擔心張說回朝后不止要取代他的權位,還要再次掀起人事斗爭,令國事停滯不前,只能盡力杜絕這種可能。
裴敦復接過李元纮擬出的策問題后,便又在中書省吏員的引領下往省中旁側廡舍準備繼續考試。
張均也連忙告退行出,他匆匆來到張岱面前,小聲快速的說道:“中書意態不善,竟然親自擬題考你。你不要強應,稍后只需告之前應試心力耗損甚巨,須得稍作休養再來應試!”
張岱隨意的點點頭敷衍過去,然后便也走進了廡舍中,心內也不由得暗嘆區區一個解試這一頓折騰,竟然連宰相都親自出題。但如果只是策問而不加試雜文的話,皇帝出題他也不怵。
他這里坐定下來,裴敦復也入前將李元纮所擬的策問題目擺在了案上。看過題目之后,張岱心內卻樂起來了,這哪里是刁難,分明是保送啊!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