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院落里擺著成排的木架,上面晾曬著紙張,南面靠近伊水的地方有一大片池塘,里面泡滿了造紙的原料,散發出一股漚爛的氣息。而刺鼻的油煙味則是從沿河的幾間房里傳出,聽沙彌的介紹那里是墨房。
除了造紙和造墨的場所之外,雕版房和印刷房連接在一起。由于當下寺廟還處于封禁狀態,因此這些僧戶們只是生產和儲備紙墨用料,并沒有開始印刷。
張岱來到雕版房里,這里儲存著大量的刻板,還有數名雕版的匠人正在將桐油刷在雕版上進行保養。
“你等且先行出,回答貴人問話!”
里面氣息實在太嗆人了,張岱站在門口,示意沙彌入前去將幾個匠人喚出問話。
幾個匠人都不是寺中僧徒,樣子比較局促木訥,被喚到門口處后便更加的緊張。
“你們不要害怕,我只是來問一問這些雕版幾事。這些雕版何物所造,造成一版用時多久,一般能用多少次……”
張岱基本上是個行業門外漢,問題也很多,幾個匠人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回答問題也是磕磕絆絆的,但在張岱的耐心詢問下,倒也將張岱的疑問解答個七七八八。
當下的雕版印刷技術遠比他想象的發展更加成熟,并不只局限于單頁的內容印刷,已經支持成卷的文籍印刷。
就在長壽寺中還存留著連版的《大云經疏》刻版,這是一部給武則天稱帝造勢的經文,在武周年間曾經進行雕版印刷傳播。
換言之當下的雕版印刷技術已經比較全面,只是由于在商業上的開發不足,所以還沒有進行廣泛的應用。
畢竟雕版的制作也需要時間和成本,如果造好了雕版,所印刷出來的內容并不能廣泛的流通開來,無疑就會血本無歸。只有像《大云經疏》之類政治目的強烈的經書,才會不計成本的進行刻印。
“此間工匠還有多少人?環境怎么這么臟亂?”
張岱已經決定連人帶地全都打包接收下來,于是便又在這模勒院中游走觀察一番,發現這里除了空氣污染比較嚴重之外,還因為生產與生活場所都混在一起,各種生產廢料以及生活穢物隨處可見,男女民眾也都面有菜色,衣衫襤褸。
“這里是寺奴雜役所居,群賤匯集,難免臟亂,唐突貴人視聽,還請見諒。”
管理院事的監事僧自外間匆匆行來,聽到張岱的問話后便連忙欠身說道:“此間男女奴役還有兩百余員,日前城外莊業遭到官府括查,搜走了一些……”
“那你是什么?此間群眾晝夜勤作,收來谷米錢帛的供奉資爾群僧衣食耗用,若仍是群賤,你等僧侶出家不奉親、受戒不持律、捧經不誦經、拜佛不敬佛,你又算是什么?”
張岱本是想了解更多,聽到這監事僧冷漠輕蔑的回話后,便忍不住怒視著對方冷聲道。
“這、這……小僧并無不敬公子,何處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