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名參考的進士,結果到最后以《左傳》為本經的也就只有三十幾個,別的考棚里人滿為患,張岱他們這里甚至能撒潑打滾,甚至就連他所認識的王昌齡、常建都沒有到這里來。
原本他還以為試鋪寬大是優待,看這架勢是根本沒有那么多人考《左傳》,所以試鋪才用不了那么多啊!當然選《左傳》也不算牛逼,牛逼的是得考得過。
張岱敢選《左傳》,則就是因為就算帖經考不過,在之后也可以再申請加試雜文以贖帖。
對別人而言,雜文多寫一篇都是要老命的事,但對他來說,考的場次越多則越有幾率撞上他所掌握的千古名篇,根本不帶怕的!
眾考生悉數入場之后,先進考棚里去放下自己的行李,然后再都來到考場中的監堂前,聽座主嚴挺之訓話。這也是考前的一個儀式,名為庭參,考試期間每天都要進行。
“爾等進士,治藝蓄才,以求國用……”
嚴挺之站在堂前,面對著這些進士們先作一番嘉勉鼓勵,然后又將考場中的規定講述一番,最后公布了對那些被查出夾帶的考生們的懲罰:他們要負責對考場灑掃清理,并且汲運用水,以保證考生們的消耗。他們只要能做到這些,便能繼續參加考試。
那些作弊考生們聞聽此言,無不感激涕零,紛紛向嚴挺之作拜道謝。
張岱本以為嚴挺之應是一個比較方正古板、不知變通之人,但見到他還有這么寬厚一幕,倒也不由得略感詫異。
他倒不覺得嚴挺之作此懲處是放縱奸惡、姑息養奸,說到底唐代的科舉與后世大不相同,需要用夾帶作弊這種方式的也基本不是什么權貴之家。
因為權貴子弟想作弊有太多方法可以選擇,根本不必事到臨頭、到了考場上再搞什么歪點子。
也不是說誰窮誰有理,而是彼此根本不在一個公平的層面競爭。就拿張岱來說,他能找到嚴挺之入仕以來凡所撰寫的公文或私下唱酬往來的文章,進行一個深入研讀、模仿書寫,對其文體意趣了如指掌。
但是一般的考生們,大概還是得借張岱去年所編的時文選粹才能對嚴挺之有所了解。
所以對于這些作弊學子們,也真的沒有必要一棒子打死,不給任何改過的機會,否則就犯了“竊國者侯、竊鉤者誅”的教條錯誤。
庭參結束之后,眾人各自返回考棚坐定下來。至于那些被罰的學子們,則就開始拿著工具外出擔水,灌滿幾口考場中的大石缸之后,才又各自擦著汗匆匆進入考棚中。
接著張岱等人便各自起身,拿著盛水的工具去打水,或是煎茶、或是潤墨。
等到眾考生悉數歸鋪之后,便有金吾衛甲兵拖著牛車進入考場,依次將考題從車上發入不同的考棚中去。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