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門來賀的賓客們數量也是極多,除了張家原本的親友之外,楊思勖、信安王等之前來往不多的時流顯貴也都派遣家人來送上一份賀儀。
還有之前完全沒有什么往來的張岱母族武氏親人們,自武惠妃以降、今天在都者也都悉數來賀,數量甚至比日前張岱參加宮廷宴會時所見還要更多。
張岱見到許多完全沒見過、也叫不上名字的表親們,一時間也不免感嘆他們武氏余孽還真不少,只可惜都是一盤散沙、不成氣候,屬于吃飯時候嘴挺多、辦事時候都后縮。
但今天是自己大喜日子,本著來者都是客,所以他也熱情的將這些親戚們都請進家中來加以款待。
午后時分,在宮中當直結束的高力士親自登門來賀,也讓這場宴會氣氛達到了高潮。
因為高力士除了親自到來之外,還攜有皇帝嘉勉張岱的敕書,圣人對張岱有賜名之恩,如今張岱又在省試中勇奪狀元之位,這無疑更加驗證了圣人的識人之明。
故而圣人除了降敕嘉勉之外,更賜給一套御用的筆墨文具,還有上百卷集賢書院新進編成的各類集書,以鼓勵張岱繼續專精學業,以期才志更壯、為國效忠!
眾賓客們見到這一幕之外,除了為張岱功名早就而感到高興之外,更加羨慕他圣眷深厚,若是來年正式的解褐入仕,一定能夠平步青云!
因為來賀的親友賓客實在太多,因此除了一些當世顯貴和張家幾門老親在中堂由張說帶著子弟們親自接待之外,其他的賓客則散在各方院舍中加以款待。
張均一家所居的東廂中,也安排了許多來賀的賓客,主要便是姻親鄭氏一族的親友。
張岱雖不是鄭氏所出,但鄭氏作為戶中大婦嫡母,還是擁有名義上的教養之德。就算鄭氏不怎么看重張岱,但總要給張說和張均父子倆一個面子,因此今天登門道賀者也是不少。
因為張岱跟著他爺爺在中堂招待其他重要客人,張均如今又不在家,因此東廂這里便只有主母鄭氏與張岯母子在招待這些客人們。
“大娘子真是賢惠有德,給張燕公和張使君管教出這樣一位人間稱羨的賢孫孝子,當真是家門有福啊!”
鄭家人也不是很清楚張家內部人事關系,連連對鄭氏笑語恭維。
鄭氏聽到這話后盡管心中有些不自在,但也不好當面說什么隱私,只是干笑道:“兒郎多是少年頑劣,若不狠心加以管教,又怎么懂得篤志于學?
是兒非我所出,管教起來更加耗使心力,但總算有所表現,沒有辱沒他父祖的家傳。我也不敢夸功,只是盼望他成就功業后,不要因為過往的嚴厲而見嫌疏遠便可。”
“怎么會呢?大娘子真是太謙虛了,若非十足用心的管教,兒郎怎么能如此出色?今是朝廷典舉、大臣親試,為社稷、為宗家挑選出來的賢能魁首,又怎能不領會大娘子的苦心?”
一些親戚只道鄭氏這么說只是謙虛,便又笑語恭維道:“如今大娘子已經管教成材一例,眼見七郎也將要長成,下次再聚來,想便是要為七郎燒尾褪俗了!”
“我不成、不成,較我阿兄差得遠!”
少年心性崇拜強者,如今張岯對張岱那已經是心悅誠服,卻又擔心他母親真要發狠也把他培養成進士而增加課業,聞言后便連忙把頭搖的撥浪鼓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