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他并不缺錢,除了之前所掌握的資財之外,還有王毛仲賠付過來的將近兩萬貫,加上他爺爺又送給他積德坊一處宅院、宅院中同樣收存有價值兩萬貫左右的錢帛物資,以供他游歷花銷。
所以他立即便抽調出三萬貫錢帛出來,要在近日便完成買賣、然后向東運出。時下已經是二月中旬,他也要趕在三月前離開洛陽東行。
由于他麾下徒眾多數還在災區做事,于是他便把同年們從溫柔鄉里拎出來,讓他們幫忙管理完成這筆交易。
眾人眼見到張岱并非說說而已,是真的拿出錢帛巨資來籌措救災物資,心中也都欽佩得很,對此自是不敢怠慢,全都打起精神來開始幫忙。
值得一說的是,宋三娘家也將他們今日風月戲樂的花銷賬目送來,幾天的花天酒地便造了將近兩千貫的巨額花銷。
張岱看到這數字后也不免暗自咂舌,直嘆這銷金窟果真名不虛傳,假使去年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他手里能有這樣一筆巨款的話,早已經跑沒了影而不會繼續留在洛陽蹚渾水。
數額雖然很龐大,但一筆筆花銷也都記錄的很清楚,于是張岱便又讓家人運輸錢帛去付款清賬。
可當錢帛送去的時候,宋三娘卻拒收這么多,李嶷個大嘴巴早向其透露了他們接下來要奔赴災區救災,所以宋三娘只收取了三百多貫的本錢,剩下的則就讓張氏家奴拉回來用作救災。
世人的身份哪怕再怎么卑賤,但對高尚的情操總有自我追求。張岱也沒想到宋三娘竟然將送進門的錢又推卻出來,便親自登門道謝。
“六郎自是志氣雄偉的大丈夫,以天下人禍福為己任,官身初拜便急去救災。奴等雖無這樣雄偉的志氣,但也有幾分物傷其類的人性。
往常積攢一些閑錢,也只是供奉佛堂香火,期盼積累功德,以求來生獲救,清靜享福!但今能救得現世人,讓那些受災的婦孺免于疾苦,今生便能享一份福報,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宋三娘口誦著佛號,一臉真誠的說道。
張岱聽到這話后,心內也是五味雜陳。這世上偏偏最可憐悲苦之人最愿意相信行善積德能有好報,反而是那些高高在上、最應當有這樣操守的人將此視為一個笑話,人形獸態、禽獸不如!
這時候,又有一個玲瓏嬌俏的少女由外面走來,手里還提著一個包裹,正是前夜于此侍奉張岱的鶯奴。
這少女將手里包裹擺在張岱面前案上,垂首怯聲道:“奴前蒙錯愛、得侍一宵,倚門以待卻不見郎君,心中薄怨,卻沒想到郎君是忙于如此大義之事。奴鄉在曹州,幼為客商擄賣到洛陽,幸阿母市買收養才得成人。
郎君今將往救災情,便揀些許財物助郎君此行,生身父母或也嚎啕待救,若能借郎君之手施及些許,奴也不算絕情不孝的罪孽之人,還請郎君勿嫌物薄……”
張岱打開包裹一看,見里面有散碎的小塊金銀、銅制的臂釧發釵之類,還有不少錢文磨蝕的銅錢,想來都是長期積攢下來的散碎錢物,但價值也都不算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