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乾曜在這過程中雖然也略染物議,但卻一直處于一種無法被選中的狀態,仍然穩穩待在門下省長官的位置上。
而正當眾人以為張說已經是黔驢技窮、不得不放過源乾曜的時候,卻沒想到地方州縣所醞釀起來的一波兇猛攻勢,直接將源乾曜給掃出中樞!
“據說是燕公孫張岱親赴汴州搜查源氏子的罪狀,進告燕公之后才發起此番攻勢!”
朝會仍在繼續,但朝士們卻已經按捺不住分享的欲望,一些職位比較卑下、班列偏僻之處的朝士們已經忍不住小聲議論起來。
也有人頗有智慧的輕聲說道:“我早便知這張岱不簡單,且不說他去年上書救親,今年春榜高中后竟不留在都下再沽時譽,而是離都東行,果然是有狠招醞釀。源相公謹慎半生,折于小兒手,以此觀之,終究還是燕公技高一籌啊!”
且不說這些事后諸葛亮們的小聲議論,盡管源乾曜早有心理準備,但在聽到被罷相的詔書后,也是不免一陣失落。
他雖然不像張說那般強勢貪權,但也并非全無功名之心,大唐的官場上官員分為兩種,那就是宰相與其他人。沒有了宰相之位,哪怕時位再怎樣崇高,也難以再對時局發揮出什么關鍵的影響力。
但唯一聊可慶幸的,是圣人答應了他最終的一個舉薦請求,以宇文融身兼兩州刺史,全面負責主持河南河北的賑災事宜。源乾曜相信憑宇文融的能力,一定會不負所托的出色完成任務,甚至攜此功勞入朝執政!
一直到了正午時分,朝會才結束,與會群臣各歸本署去處置公務,但也有一些朝士心情太過跌宕激動,聚集在一起討論不休。
被罷相的源乾曜身邊也圍了不少的人,多數都在安慰著這位前宰相。
源乾曜擔任宰相的時間要比張說還要長的多,雖然行事不如張說那樣張揚,但朝中也不乏官員受其關照提攜。雖然說官場上向來是人走茶涼,但總歸涼的沒有那么快,臨別安慰的場面話總要說上一說。
這世上總是有的在墜落,有的在升起,張岱在門下省等了整整一上午,已經是饑腸轆轆了,才好不容易等到宰相杜暹歸署入堂,開始逐一傳喚、公布封爵詔書。
“范陽縣子?不、不是縣男嗎?”
當張岱聽到門下省官員宣讀自己的封爵詔書時,頓時一臉詫異,而宰相杜暹則在堂上沉聲道:“正是范陽縣子,張岱還不快蹈舞謝恩!”
“臣張岱謝主洪恩!”
聽到這話后,張岱也顧不得再詫異,忙不迭再拜而起、蹈舞謝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