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說久掌國事,滿朝文武都任意調度,監考一場制科考試自然也不在話下。
他并沒有理會這些年輕人們的情緒如何,等到席豫將他們引入殿中禮見完畢后,便下令眾人分開進入考席中坐定下來。
觀文殿內部空間很大,容納上千人集會都不在話下,參加制科考試的卻只有幾十人,因此坐席安排也都比較分散,眾人散開坐定之后,環顧左右仍然感覺頗為空曠。
座席并沒有提前安排,眾人都是各尋位置。張岱也沒有湊在前邊跟他爺爺套近乎,而是選了一個側后方的位置坐下來。
等到眾人落座,張說也沒有多說廢話,交代了幾項考場紀律規定后,旋即便命人將考卷發放下來,自己也于殿側落座,俯瞰全場。
張岱拿到考卷后,看到卷首所寫的題目,不免又是一愣。
卷上的考題只有一道,名為《龍池賦》。長安城本有隆慶坊,因地陷而在坊中形成池沼。神龍革命后,當今圣人與諸兄弟皆邸居隆慶坊中、號為五王宅。
當今圣人履極之后,隆慶坊便被圍造別苑,而在近年又有擴建,張岱之前做岐王挽郎到長安時還途徑其地遠遠看了看,這便是后來的南內興慶宮。
至于坊中那水池,早在開元初年便經過擴建,并且被命名為龍池。當今圣人還親作《龍池樂》,作為宮廷雅樂之一在朝會、饗宴場合當中演奏,以歌頌這一潛邸祥瑞。
開元年間的重臣姚崇、詞臣沈佺期、寵臣姜皎等,全都曾經為《龍池樂》擬辭演奏歌唱。至于為什么沒有張說,因為那會兒張說被姚崇趕出朝堂去長江邊釣魚去了。
張岱之所以詫異倒不是因為這一樁故事,而是因為這個題目本身就是他這段時間所作的最主要的課題之一。甚至他爺爺還親自寫了一篇《龍池賦》給他打樣,讓他進行仿寫練習。
原本張岱還以為他爺爺是因為沒寫成《龍池樂章》而滿懷遺憾呢,現在看來這就是給他打小抄作弊啊!
意識到這一點后,張岱心中也是感慨不已。他從府試到省試一路走來,幾乎每一個環節都有人給他設置障礙,心中不免暗嘆當張說的孫子真是苦,好處沒撈到、挨打沒落下。
現在看來,這樣的情況倒也不是他爺爺的問題,而是因為之前的他層次低啊!現在終于混進了他爺爺能插手的領域中來,掉線多時的外掛作弊器這總算是連上了!
制科考試要比科舉常科隨意性更大,因此這一篇《龍池賦》也并不是進士科所要求的押韻的律賦,而是常賦。
張岱腦海中雖然不記得有什么這一題材的古賦名篇,但他卻有他爺爺早就給他打好的小抄了,試問天下有幾個能打的?
不過他也終歸有點做賊心虛,沒敢表現的過于亮眼,于是便裝模作樣的斟字酌句,好一會兒才提起筆來寫上幾句。
張說坐在上方見這小子如此模樣,還道他沒有認真做自己給安排的作業呢,當即便皺著眉頭走下殿堂、來到這孫子案旁俯身略一打量,才發現這小子只是在裝腔作勢,這才又放心的走向別處,逐一去看看其他考生們答得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