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雖然也有類似的福利,但卻并沒有制度化。諸如阿瑩的生父姜行威,在應募為長征健兒后,還要盜取英娘的嫁妝作為路費赴邊。
此時聽到陳東說那些休番的邊士們歸鄉后居然又做了版筑工人,張岱自是有些奇怪,想要問明究竟。
那些邊士戍邊多年已經辛苦有加,如今總算得以歸鄉休整,卻又做起了版筑的力工,總不能是因為他們愛好建筑吧?
如果當中有什么系統性的政策執行不到位,他作為門下省左拾遺,是有責任奏聞于上、督促加以整改的!
“張協律所問諸事,下官也不甚清楚。下官只知道此諸歸鄉邊人,多是近畿鄉丁,家中本無產業,父母妻小或佃或傭、艱難謀生。此群徒歸后,所余一身而已,未見有賜物傍身。歸后雖言休沐,只是給家里又添一生口而已,若不做工,如何養活?”
陳東講到這里又向張岱深揖道:“如果張協律是憂慮這些邊卒們憾躁難制,下官愿以一身作保,所引俱下官親友鄉黨,絕無作奸犯科之徒!但得兩餐一宿,工錢方面也不敢計較。”
“既如此,你便將他們引來吧!”
張岱想了想之后便點頭說道,工錢多少他倒是不怎么在意,主要是這些人的身份讓他頗感好奇,他也想跟這些人多作接觸一下,以此了解更多大唐戍邊軍士們的生活狀態與戍邊經歷。
“多謝張協律恩恤!多謝張協律……”
陳東見張岱答應下來,頓時也是欣喜不已,連連向他躬身道謝。
陳東倒是很有效率,第二天一早便將人給帶來,但卻被直接堵在了坊外,只有陳東一人被放入永樂坊中來告事。
張岱聽到這些人連坊門都進不來,心中自是有些好奇,于是便跟著陳東一起到永樂坊南門去。
這不瞧不要緊,一看也是嚇了一跳。只見坊門外足足站了三四十個身形或高或矮、各自身著戎裝的丁卒,這些人雖然不甚魁梧,但瞧著卻給人一種精壯之感,簡簡單單站在那里,便有一股前后陣列的行伍之氣撲面而來。
看到這一幕,張岱也明白了坊丁為什么拒絕這些人入坊,這要讓不清楚情況的人見到了,怕不是以為哪里的軍隊打到長安來了!
不要說坊人了,張岱見到這些人后,心里都不由得直犯嘀咕,招手讓陳東到近前來小聲問道:“這些人,全都是休番的邊士?身份有沒有問題?”
陳東對此也早有準備,聞言后連忙從身側口袋里掏出許多文書來:“這些人的兵簿、休番的文書,還有鄉里籍簿全都在此,請張協律驗看!”
:<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手機版:<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