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在一旁聽著他爺爺和他姑父的對話,心中也是大生感觸,這就是我的權臣爺爺和區長姑父嗎?
能夠獲得這樣的人事助力,對他而言自然再好不過了。他想要建造茶園,首先就要有地和人,地或許還可以通過人情交涉、高價求購等方式獲得,但是人的問題真是不太好解決。
長安城內外固然存在著許多的游食浮逃戶,但是如果以私人出面去招撫集聚,且不說能不能取信于人,人數一旦擴大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就會引來時流側目、官府干涉,更甚至御史彈劾,直接捅到朝廷上去。
可是鄭巖如果能夠出任萬年縣令,以萬年縣官府的名義出面協助統籌,無疑會讓事情順利得多。
由此也可見官二代們當真庸才居多,他們的人脈關系能夠給他們提供的幫助實在是太多了,哪怕是一頭豬都能給裝扮成看起來像個人的樣子,結果到最后能夠做出什么非凡成就的仍是寥寥無幾。
假設他們沒有了這些人脈資源的扶助,怕不是一個個都要淪落為餓死老婆臭屋的鐵廢物。
張岱心里在調侃著別人,同時也在提醒自己,既然要做那就一定要做出一些成績出來。
他這里還只是剛剛拋出一個構想出來,就已經獲得了家人和朋友們這么多的稱許和人力物力的幫助,如果不能搞出一番局面,實在也說不過去。
張說既然已經再次擔任考課使,便已經不能再像之前那樣懶散度日,明早便要重返省中去整閱相關的名簿資料,因此今天也并沒有熬夜太久,在張岱等人作陪下吃了一點晚餐便早早睡去了。
“六郎你再跟我講一講事宜相關,如果在錢事上還有什么短缺,也不要與姑父客氣!”
鄭巖即將秩滿,又被丈人安排了新的職事規劃,心情自是非常熱切,晚飯后又拉著張岱細問起來,并還一臉豪邁的表示也能給予一定的錢財支持。
“錢事上倒也并不短缺,況且來日姑父臨民施政于此一方,若是利害糾葛太深,也難免會惹人非議,本是一場利國利民的謀劃,無謂因此留瑕。”
張岱自知他這姑父也是家境豪富,掏出幾萬貫錢帛來不在話下。
不過眼下他已經拉到了足足五萬貫的投資,雖然這其中只有裴稹的兩萬貫是真正落實了,其他的部分則還要進行一些程序轉換。
張岱說是要給李峽等人擔保去柜坊貸款,其實他是打算直接自己進行墊付,過一遍柜坊是要給這幾個小子增加一點責任感和危機感,讓他們將此當作一樁正事來對待,不要只是三分鐘的熱度。
如此一來,他既能收著利息,還能拿著小鞭子抽打驅趕他們好好做事,豈不快哉?
總之,眼下的資金準備是足夠了,接下來就是逐步落實相關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