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聞言后當即便望向對方發問道,他倒沒有因為對方反駁自己而羞惱,聽完這一番話后則是略感驚詫。
如今的大唐已是承平多年,享樂之風日漸盛行,尤其是上層的貴族們更加放縱享樂,比較欠缺那種勤勤懇懇、躬親于事的精神。至于那些權貴官二代們,則就更加的一言難盡了。
這年輕人緊隨忠王其后,看著并不像是一般的隨從,能夠說出這樣一番話來,縱然不是石破天驚,那也是非常的讓人感到驚奇了。起碼張岱自己很少聽到那些紈绔官二代們作此宣稱,心中自是頗感詫異。
“這一位同樣乃是忠良后嗣,名為王忠嗣,其父便是開元初年于隴右武階驛痛擊吐蕃來犯之賊、壯烈于王事的王襄公!”
忠王一臉自豪的向張岱介紹著年輕人的身份,看得出他也以這位朋友為榮:“忠嗣與我乃是自幼相知的摯友,早前出事外州,如今始歸,所以缺席去年衛尉婚禮,張郎故而不識。”
盡管心中早有預料,但在聽到忠王道明王忠嗣的身份后,張岱心中也不由得泛起幾分驚喜。
他來到這個世界已經有不短的時間,很少再會因為結識某一位古人而欣喜不已,但王忠嗣相較其他人又有不同。
其人不只是盛唐年間一位位高權重、功勛卓著的名將,在盛唐軍事的發展歷程當中更是一位重要的標志性人物。
面前的王忠嗣高大英武,言辭同樣慷慨雄壯,真符合張岱對于這一位盛唐名將的想象。
只是一想到王忠嗣未來的遭遇,他心中又不免暗生唏噓,不知道歷史上王忠嗣在經歷那樣的政治傾軋時,再回想年輕時這一番慷慨志向,心中又會是怎樣一番感受?
拋開這些雜想不說,張岱將心情稍作收拾,然后向著王忠嗣拱手道:“原來竟是忠烈之后!某雖寡于見識,對王襄公威名亦久有所聞,不意今日得見英雄血嗣,更難得乍一相見便得此一番千金不易的深刻教誨。王郎體悟深刻、志向遠大,不因先人功勛而自驕,當真令人欽佩!”
只可惜交朋友不怎么樣,身邊倆貨全都是離了爸爸就一蹶不振的糊涂蛋!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王忠嗣與忠王交情深厚,對人對事的看法也多受其灌輸,對于張岱難免就有一些不以為然。剛才說出那一番話,也正反應出對張岱印象不佳,這會兒聽到其人對自家父子真摯的夸贊,頓時便有些不好意思。
“張郎言重了,道理我也只是略知,尚未有深刻踐行!先人故事誠然可欽,但諸邊仇寇也并未盡死于昨日,當今世道仍然不乏某等立功之處!”
他又向張岱作揖并回話一句,語氣也變得客氣不少。
若是旁人作此言論,張岱多多少少要暗道一聲小伙兒挺狂,但王忠嗣這么說則恰如其分,于是便也笑語道:“當與王郎共勉!”
眼見兩人對話融洽起來,忠王和張垍自有些詫異。尤其自知張垍自知他這個侄子狂妄得很,平日里面對自己都是一副愛搭不理的模樣,卻不想對王忠嗣這么禮貌。
“那你便去吧,職事重要,不要再偷懶不行,我等也要入宮面圣,不暇再滯留于途!”
張垍擺了擺手,便對張岱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