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聞言后,心內便暗自冷笑,這話說的自己好像挺想搭理他們一樣。
他眸光一轉,也不想讓他叔叔和忠王太安逸,于是便又笑語道:“阿叔等是應快行幾步,圣人處或是暫無詔令,太子那里事務正繁。方才還垂教于某等太常群屬,署事繁忙,未暇應教。阿叔等當下速去,正可應及其事。”
“太子何事?”
張垍和忠王聞聽此言,臉上都露出幾分不以為然之色,顯然內心里對于太子也缺乏足夠的重視。
張垍如此態度,張岱自然不感到意外。而忠王同樣如此,則就佐證了他對天家人情的幾分猜度,即圣人諸子之間感情實在是馬馬虎虎。
當今圣人太過強勢,以至于門下諸子也沒有爆發出多么激烈的奪嫡之爭,留在盛唐時局中的,只有皇帝對于太子的反復抽打。
但沒有競爭,也并不意味著這些貨就感情和睦,稍失管束,可就爆發出來一個永王之亂!史書甚至還刻意強調永王生母早逝,其本身乃是由忠王撫養成人,結果卻狠狠背刺了一把當時已經登基為帝的忠王。
忠王在圣人諸子當中算是比較特殊的一個,一則出身好,二則年齡大,故而也頗受圣人的喜愛,待之異于別子。最明顯的一點,那就是其王佐選配就勝于其他諸王。
王忠嗣自不必多說了,天寶年間的皇甫惟明、韋堅等名臣,那可都與忠王關系深厚。而忠王的人脈關系當中,自然也包括他們張家。
這樣一個僚屬配置和人際關系,是要遠遠勝過了當今太子。甚至也可以說,忠王就是圣人選定作為太子潛在競爭對手的一個兒子,之后能夠繼任太子也有幾分順理成章的意味。
歷史上忠王和太子之間有沒有齟齬沖突,早已失于記載,但要說這貨是一個兄友弟恭的純良之輩,張岱卻不怎么相信。
“太子何事,我也不知,只見署中薛少卿奉其教令內外奔走、甚是急切,甚至不惜擾及本司,心中甚覺不妥。但今大王等既至,想能為紓困一二,某等供奉群徒想可專于所事。”
張岱又開口說道。
張垍聞言當即便一皺眉,沉聲喝道:“胡說什么!大王又不是東宮僚屬,亦需奉宸待詔,更無須你等侍官安排首尾!”
忠王聽到這話后,臉色也有幾分不好看,他與張岱年紀仿佛,倒還沒有城府深到諸事內斂于懷、喜怒不形于色。
“是我失言了,還請大王見諒。”
張岱聞言后便告罪一聲,當下時節倒也不需要把眼藥上的太急切,以后自有大把的時間和機會。
:<a>https://e467e86.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