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將輸濟軍糧的負擔轉嫁一部分給民間商賈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好處就是鼓勵這些商賈主動的徙民開邊,既緩解了國內的人地矛盾,同時還能直接改變邊邑上漢胡人口的比例。
當下的大唐雖然幅員遼闊,并且遠在西州等地都進行編戶齊民的管理,但不可否認的是同樣也存在著大量的羈縻區,包括一些邊鎮外也生活著眾多的諸胡城傍武裝。
比如開元初年姜晦擔任御史中丞而奉命巡邊,當時有突厥降戶來附,單于都護府副都護張知運悉收降戶兵仗,令渡河而南,降戶怨怒,向巡邊使姜晦哭訴訴無弓矢、不得射獵,晦悉還之,降戶得之,遂叛。
所謂的渡河而南,就是指的河套地區,本來就有著非常優良的耕墾條件,但是降戶來附仍以射獵為生,保持著原本的部落組織和生活習性,若不加約束改造,根本就是一群養不熟的白眼狼。
如果有了開中法所提供的這種盈利模式,在利益的驅使下,在邊地進行民屯墾荒就是一件非常有利可圖的事情。
賠本的買賣沒人干,殺頭的買賣搶著干。內地大量的失地民戶徙于邊疆,既擴大了生產規模,同時還取代了那些邊胡城傍武裝的生態位,鞏固了邊防。
饒是宇文融向來自負有加,在聽完張岱這一番進計后,也不由得長嘆道:“張岱所思,當真雄壯瑰麗。此計若行于邊,內外大有受益,區區奪取一二城塞之功,如何能夠比擬!”
“下官不過是翻閱古籍,得睹前人智慧而后略有思量,是否能夠施行并裨益社稷,下官也未敢篤言。今將此計進于宇文相公,希望能夠稍有緩解相公之困。此法若行之有效,年年可行、代代受益,相公作此供軍營邊之計,足以名垂青史!”
張岱見宇文融對此如此欣賞重視,便又開口說道。老實說,他也想通過宇文融的調研來看一看開中法在大唐的可行性有多高。
“張岱你不要再去憲臺,便留門下,來日我舉授你為左補闕,專為我參詳此事!”
宇文融在稍作沉吟后,便又望著張岱開口說道。
張岱聽到這話,也是不免一愣,沒想到宇文融這么豪邁的來拉攏自己。裴光庭那里只給了他一個監察御史、而且還是非正員的里行官,宇文融卻直接許諾從七品的左補闕,手筆大氣得多。拋開別的不說,宇文融這樣的上司也是挺有人格魅力的。
只可惜,就算宇文融是充滿誠意的來拉攏自己,張岱也是不敢跳上他的船。
不只是因為這船上敵人太多,說不定什么時候背后就會有刀子插上來。更因為宇文融本身性格存在極大缺陷,決定了這艘船根本就航行不遠啊!
:<a>https://e467e86.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