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代碼的編寫工作浩浩蕩蕩地開展了。
有了麥文教授團隊的鼎力支持,外加黃展分出來的專項小組,李顏能利用的人力資源一下就充沛了。
麥教授那邊有來自三個項目研究組以及一個倪院士手下的研究院團隊,合計抽了六十人——但都是好手,加上麥教授充當中間管理者,爆發出正常企業研發團隊一百五十人的戰斗力都不是問題。
黃展這邊出了一百人,都是有過當年開發win系統手機版經驗的老手——他公司雖然規模很大,但因為自己一手包了生產線,研發口其實也就三百多人,在自己有w9生產任務的情況下舍得分出來一百個,足夠有誠意了。
再結合創族這波合作除了系統發布的時候有個“共同開發”的落款,加上后續能按一定比例拿到蛟龍手機的收益外,啥實打實的短期收益都拿不到。
只能說黃展就是送了一筆大人情。
一個專用的封閉式系統,寫上創族的名字也沒啥意義。
至于未來收益,那都是虛的,而且現在創族自己水深火熱,實打實地大筆投入,等著縹緲的未來收益,純屬泥菩薩過河。
真在乎收益,黃展為什么不跟李顏要股份呢?
董事會對此也非常不解,甚至在大會上彈劾了黃展。
有人要求讓李顏給一筆大錢,當做購買了創族的研發服務。
有人要求深度參與李顏整個手機的研發,然后直接讓未來科技做創族的子公司。
有人要求創族直接終止“無意義的合作”,專心在自己的w9項目上,直接壓死未來科技。
大部分是黃展的親戚。
黃展是個對控制權看得很重的人,跟老雷談崩了也是因為股份的事情。
而這些實際上并不懂手機的親戚,只會從利益出發跟他掰扯,他也懶得回應。
所以他直接無視了所有意見。
黃展的這種“一意孤行”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只是以前他都是相信自己,而這一次,他選擇了相信李顏。
而且實際上他多少有點私心——靠自己擊敗菠蘿公司已經沒可能了,但李顏身上還有這種可能性。
以前總是老美科技走在前頭,作為所謂的啟明星,震驚世界的總是他們。
這一次,也讓他們試試借鑒別人的滋味。
管理兩百人的團隊,真不是一個簡單的活。
其實麥文跟黃展都為李顏捏了一把汗,他畢竟不是兩邊團隊的直接負責人,不管是信息傳遞效率還是落實想法的力度,必然都要打折扣。
麥文自己作為第一負責人帶過六十人團隊做一個項目,每天光是跟進所有人的進度與答疑解惑就累個半死了。
分工不是直接安排你做啥他做啥就行的,工作量上本來就不可能絕對均分,遑論小組之間也存在速度快慢問題。
經常會有a小組做完了在摸魚,b小組哼哧哼哧拼命干也追不上進度的情況。
這小組之間還需要大量的協調溝通,有時候a做a的b做b的,各自都算完成了任務,結果對接起來一塌糊涂約等于讓第三個小組重做……
人不是機器,所以必然會有一些自己的小九九,或是為了證明自己能力所以加了很多私貨,或是想著偷懶摸魚所以慢悠悠搞,或是埋頭苦干一點不理整體進度。
更別說亂七八糟的人際關系了,因為小團隊或者小組之間有矛盾導致項目關鍵地方出差錯的教訓,也并不少見。
麥文最后被逼到把這六十個人全都聚集在一起辦公,還是照樣天天焦頭爛額。
后來他總結出來,主要原因是自己在這六十人里不足夠有威信——因為當時還有一批其他院士手底下的團隊,所以難以建立一個足夠順暢的運轉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