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新手逞能硬跑全馬,撞到體能墻之后的痛苦是非常恐怖的。
幾乎身體的每個細胞、大腦的每條神經都在告訴你,別跑了,跑下去要碎了。
每年的馬拉松比賽都有一些逞能選手,要么硬拼加速,過了某個點直接眩暈過去;要么二十公里以后遇到上坡路段非要加速,結果口吐白沫;更有甚者身體已經發出警報依舊強撐,最后喜提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溶血癥外加一趟icu之旅。
主辦方對于這種逞能哥已經見怪不怪,急救措施熟練得令人心疼。
所以才會在臨時得知李顏參賽的情況下,馬上給出如此完備的一套監測方案。
想要真正地挑戰自己,李顏至少要等到第一個撞墻期的來臨。
體內糖原消耗殆盡,身體開始瘋狂發出抗拒運動的信息,要靠意志與習慣堅持下來。
李顏沒有長跑養成的邁步習慣,就只能靠意志力了。
好在意志力李顏早已突破60%進度,這一關咬咬牙應該沒啥問題。
遑論還有補給點。
在李顏狀態尚可,速度也還算能保持住的時候,他也經過了一些補給點。
不過這些顯然不是給運動員級別選手準備的,陶亞東也只在其中一個拿過溫開水漱口,又接了一瓶運動飲料喝了一小口。
李顏也接了飲料,但喝了好幾口。
此時兩人已經跑過了八公里,陶亞東對李顏能保持平穩的呼吸跟到這已經很是驚訝,所以不得不提醒道:
“水潤潤喉,小口喝就行了。”
李顏只是點點頭,用說不出話的方式表示自己沒有余力。
他當然知道水不能多喝,漲肚子,多跑幾步能給你整崩咯。
問題是……李某人擁有“營養”這個神奇的技能,加上“速度”加持,這幾口水在他肚子里存在不了太久。
誒?會不會因此,他的體能撞墻期會來得更晚?
如果他持續補充能量膠,會不會干脆就不來了?
想是這么想,但他不是超人,消化能力比較強,營養吸收速度比較快,也扛不住后期猛烈的消耗。
對李顏來說,最關鍵的點還是如何保持住穩定的狀態。
眼看著十公里的牌子就在眼前,陶亞東對旁邊一直緊跟的李顏可謂刮目相看。
還以為以這個配速跟到十公里,李顏就到頂了,沒想到從身體姿態、呼吸節奏、面部表情種種來看,他都還處于良好的狀態。
“心率多少?”陶亞東經過十公里標志牌時問道。
李顏伸出手比出“150”三個數字。
陶亞東點點頭。
“指標還是上漲了,”指揮室里的丁醫生說道,“應該是累計疲勞上來了,畢竟保持這個速度跑了十公里,肌肉、關節的負荷沒法無視掉。”
但可以通過神經募集進行調整。
說實話,跑到這個時候,李顏才終于有了他在進行一項非同凡響挑戰的感覺。
平時跑個十公里,跑完就到了休息的時候。
剛好能把頂上來的疲勞感給消解掉。
好家伙,現在腿腳開始感到一些麻木與痛感,嘴巴也開始干燥,呼吸變得沉重,“累”的感受正在侵蝕大腦。
結果眼前還有三十二公里……
對心理素質也是莫大的考驗啊。
等到十五公里的標志牌,李顏已經開始感覺身體節奏不好控制了。
陶亞東也失去了從容的樣子,感覺進入了專心致志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