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顏的把控下——指大刀闊斧砍多余的想法并且親自爆破難點,整個蛟龍手機的項目正在急速推進著。
對于黃展來說算是個奇觀,因為未來科技在同步推進軟硬件開發的時候,還在搞軟件公司的運營——這個的投入可不小,甚至樣機的生產跟流水線生產還準備同步。
黃展其實有很多意見,工作之所以有順序,就是擔心后邊出錯返工,這等簡單的道理李顏不可能不懂。
但就像當初的系統研發一樣,李顏能快到讓大家都“意想不到”,主要就是靠落子無悔的堅決與絕對正確的自信。
不需要太多測試、沒有返工、不用考慮可行性……
只要他過手的內容,就必定不會出錯、必定能完美對接。
這不是正常人能理解的東西。
就跟房子裝修一樣,先做啥后做啥,是有一套行業標準的。
由于很多內容都是要上一步先確定好了,才能開展下一步,所以裝修說是要上幾個月時間,其實不少時間花在了協調與等待上。
李顏就等于是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好了預留空間。
每塊地方都是嚴絲合縫,都考慮好了一切可能的情況,所以很多流程可以同步,刷墻跟裝窗裝門同步開展,預留好位置就行。
實在無法同步的,也會早早定好優先級,等于把一個單線程的工作變成多線程,把多線程的每條線都拆成更多的線……
所以他才能讓一個幾百人的公司每人都有具體項目去忙碌,才能把龐大的項目拆解成無數個可以看到終點的小項目。
當然,這種做計劃的能力也不算太過罕見,只要事前工作足夠充分,裝修預留點其他師傅施工的尺寸出來,還是沒問題的。
難點在于施工本身啊。
留了一公分給師傅,他們可能也操作不過來。
李顏表示那就我自己來。
我的要求別人達不到怎么辦?
自己做就行了。
觀感上就是公司十幾路人馬飛奔,李顏一邊策馬奔騰一邊瘋狂地給他們拆障礙。
不過因為大家忙得飛起,倒是不太有孫淼這群老員工那種“老板這么厲害要我們干嘛”的想法。
人總會放大自己付出的東西,就像這些在李顏鋪好的路上狂奔的人,已經開始覺得未來科技缺了他就轉不動了。
黃展想到此處,便也嘆口氣作罷。
他很有自知之明,理解不了的東西,就不要去妄加評論了。
關注蛟龍手機進度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媒體上門希望看一眼樣機,李顏均回絕了,稱樣機尚且在調試中,希望以一個相對完美的狀態展現。
媒體那邊自然是眾說紛紜,各種猜測李顏到底能不能如期拿出產品。
同時上京則是有些冷處理。
在發現自己的手段不見效之后,他們也不敢將錯就錯了。
聯翔就是沒法短時間內搞出來正經的自研,李顏這邊選擇硬碰硬,明擺著手里就是有貨——雖然上京也一直這么認為。
但他們還是選擇了賭,賭李顏扛不住壓力,沒想到結果連“自己人”董振昌都合作了,后邊臨江還愿意給他站臺,發了兩地高新合作的宣傳稿,甚至科技廳的領導還過來調研了一下上京科技圈。
明面上是一點辦法沒有了。
所以他們準備了新的招數——認輸。
在諸多過來打探的媒體朋友里,有一個西裝革履的奇妙團隊,白襯衫穿的非常妥帖,看上去就不太像是行走在外的記者。
從他們有意等到人少的時候再單獨找汪紫,就知道來意必然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