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李顏并不是沒干過,或者說自從覺醒“神經募集”以及一級技能“認知突破”之后,他的技能提升就是采用這種方式。
只是每次都要自己想盡辦法去研究去開路,完成之后對于其他技能來說并沒有太大參考價值。
屬于定制專用路線。
他不可能每次都這么搞,就像坐在窗口接待群眾,每個過來辦事的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訴求,如果一個個就事論事制定特殊路線,工作量其實遠比讓所有人按某個既定流程辦理來得大。
因為每一次單體分析都需要調用所有資料,然后篩選有用的部分,這就等于不斷在重復調用過程。
浪費了。
李顏腦子里突然冒出來一個詞“流水線”。
他閉著眼想得入神,嘴都不自覺揚起了。
他現在就是要制定屬于自己技能提升的流水線,提高學習效率。
不夠!
他對著虛空揮出一圈,這種思考的層次還是不夠高。
就算把效率提的很高,也無非是提高了腳力,爬山的速度更快步幅更大而已。
但他想要的是坐火箭上天去!
“如果能直接建立一個思考機制,專門作用于所有技能互相糾纏的那部分,‘流水線’則用于延展出去的分支……”
李顏突然喊出聲來,“那不就是流水線的流水線?”
這一瞬間,李顏大腦似乎捕捉到了什么東西,但非常模糊,不可捉摸。
不要急!
他馬上調整呼吸,強迫自己理清思緒。
“要達成什么效果,這點自己心里必須清楚才行。”他默念著,忍不住站起身來,在辦公室反復踱步。
不過還是閉著眼,只是這件辦公室的布置早就爛熟于心,他甚至能做到抬腿避開杠鈴。
如果真有這流水線的流水線,那以后他的學習效果,該是怎樣的?
現在大部分人學知識,a就是a,b就是b,先把一個點學通透,然后存在大腦里備用。
后邊需要運用的時候再拉出來。
當然,一個問題往往是復雜的,需要abcd一同出場,所以就要把他們一個個拉出來,尋找他們之間的聯系。
李顏現在的思考模式,是拉出a之后,可以直接扯a身上的線,把相關的知識全都扯出來,然后再進行篩選。
但在學習的時候,a還是a本身。
至少在李顏搞明白a是怎么回事之前,他無法聯系。
還是跟“速度”這個二級技能是一樣的問題,本質上是被動的,是結果反推。
李顏現在需要的,是過程。
但是在還沒搞懂、沒接受某個知識點之前,就直接啟動知識連鎖,從而通過其他各種知識強化理解、得到延伸思考、甚至直接形成突破性的認知……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倒反天罡了。
這聽起來,就像是飛機起飛正常需要先啟動螺旋槳,轉起來了才能飛;結果李顏表示我要讓飛機先飛起來再啟動螺旋槳。
是不是更快?當然,啟動螺旋槳跟起飛同時進行,能不快嗎?
但這合理嗎?
不合理。
可我他媽為什么要合理?
李顏腦子里突然冒出這個想法的時候,自己都震驚了。
因為他有7分的邏輯,所以對于這個想法,自己都表現出了不適。
就像一個異性戀突然想象跟同性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