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程序不可能是完整的吧?
結果該給的端口全給了,甚至連運算方法都經過了優化,測試版本同時放了三百個模型構建,輸入數據之后一鍵匹配只需要兩秒。
開玩笑?
至于李顏說得“效率計算公式”就更不用說了。
大家看懂都費了好一陣功夫——畢竟是基于這套流水線智造系統的體系,拿頭去優化自己理解都吃力的東西。
這是一套非常完整、有堅實數據基礎、自成體系并邏輯自洽的系統。
研究來研究去,大家唯一能做的就是……
表面功夫。
李顏至少沒有喪心病狂到把ui界面都做好。
但令人無語的是,李顏早就搞出來過“未來科技ui自適應設計庫”。
他們甚至不用在里邊挑東西,只要把在設計庫里設置好需求,一鍵就可以生成一個平臺的所有ui。
這玩意兒是為了超級生活圈設計提效做的,當初交給了孫淼,孫淼帶著兩個部門干了兩星期弄出來,被大家稱贊為神速。
孫淼還一直很避諱被夸獎,一直說“是李總厲害”。
不少同事還暗自吐槽過孫淼,覺得舔老板太過頭。
現在看來……媽的,大概還真可能是李顏做了大部分工作。
人好歹也是正兒八經的“藝術家”。
于是,流水線智造項目組最終開會那天,大家都很沉默。
互相面面相覷,不愿意說明“沒發現有啥能優化的”,一群人保持著奇怪的默契。
曹海斌屢次欲言又止,在吃光了桌面一小盤花生后,還是發表了積極的言論:
“既然確實沒什么好深入優化補充的,咱們直接啟動實際生產測試,問題要在實踐中找!”
眾人皆表示贊同,眼睛突然又亮了起來。
測試發現問題,解決了,那才是硬道理嘛。
流水線智造項目的實際應用測試就這么如火如荼展開了。
曹海斌找李顏匯報進度并申請資金的時候,李顏還有些驚訝。
“你們還真發現什么問題了嗎?”
“啊?呃……沒有。”曹海斌聽不太懂李顏這句話的意思。
“那怎么這么幾天才來推進實際生產測試?”
才……來?
“李總,這個,就四天吧?從您說我們去優化到現在。”
“是啊,所以你們真找到什么問題了?這個我很好奇,說說。”
曹海斌終于反應過來,渾身一下就熱了,“這個,沒有,我們沒找到什么好優化的。”
“那干嘛不早點開展測試?”
你說的要我們優化啊,肯定要努力找啦李總!
這話肯定是不敢說的,曹海斌只能撓撓側臉。
“為了不打擊你們積極性,我才說去優化補充一些東西的。如果覺得沒問題,就趁早實踐了。”李顏說道,“但凡你們有能耐優化,就不至于自己想不出什么東西來了。”
曹海斌吞了一下口水,“讓您失望了李總。”
“沒有,別說這個。”李顏手里翻著書,“這本來也是我的想法,最懂我要什么的人就是我自己。想法在傳遞過程中必然產生信息丟失,你們從零啟動研究,思路對不上也正常。說到底,你們能把前期資料收集做好,我就很滿意了。”
“那,我們還有啟動生產測試的必要嗎?”
“當然要啊,生產精度與成本的細致賬單,你可得給我。”
“好的,那我馬上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