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他本就與曹家有舊,所以支持得最為堅定。
而第二個抵達的便是東郡太守橋瑁。
同樣領兵10萬,同時還假作三公文書移檄州郡,在道義上為聯軍造勢!
至于曹操則是第三個抵達。
雖然兵力不多,只有五萬,但作為檄文發起者和聯盟的精神領袖,卻也備受矚目。
再之后,便是位于中原腹地的各大實力派相繼到來。
第四路諸侯兗州刺史劉岱。
作為漢室宗親,率20萬精銳抵達,兵力雄厚,地位尊崇。
第五路諸侯山陽太守袁遺,同時也是袁紹堂兄,帶兵八萬,這里面代表著部分袁氏勢力的支持。
第六路諸侯濟北相鮑信及其弟鮑韜,領兵十五萬抵達酸棗。
鮑信素知兵事,對曹操這個人也頗為賞識,因此接到討董檄文的第一時間便趕了過來。
第七路諸侯則是豫州刺史孔伷,引兵五萬參與會盟。
兵力算不上多,但至少表達了一個態度。
其為人能言善辯,頗有名士之風,只不過在軍事方面差強人意,帶來的大軍也談不上什么戰斗力,主打一個湊數。
不過相比這些中原腹地的諸侯,后面到來的北方強藩以及邊地悍將,則瞬間讓聯軍聲勢大振。
首先是第八路諸侯冀州牧韓馥。
他猶豫再三后,終究怕被天下人指責,便派遣麾下大將麴義率領十五萬冀州精兵抵達酸棗,并且還押送了大量糧草過來。
而他本人則留守鄴城,態度曖昧。
第九路諸侯河內郡太守王匡,率精兵八萬參與會盟。
這些乃是天下聞名的“泰山府兵”,個個驍勇善戰。
第十路諸侯則是由北平太守公孫瓚率領的十萬鐵騎,外加劉備帶來的三萬精兵共同組成。
這支大軍的軍容之鼎盛,殺氣之凜冽,令其余諸侯全都為之側目!
第十一路諸侯上黨太守張楊,領兵五萬前來會盟。
第十二路諸侯渤海太守袁紹,引麾下二十萬渤海精兵,從容而至。
他四世三公的家世背景,使其成為本次盟主的最熱門人選。
第十三路諸侯廣陵太守張超,率兵七萬前來。
第十四路諸侯北海太守孔融,作為天下名士,只引兵一萬前來。
跟他的本家孔伷一樣,更多的是在表明一種態度。
第十五路諸侯長沙太守孫堅。
這位號稱江東猛虎的猛將,從南方長途跋涉,親率五萬精銳趕來會盟。
雖風塵仆仆卻斗志昂揚,被眾人寄予厚望,視為先鋒的不二人選。
第十六路諸侯則是西涼太守馬騰,親率十萬西涼鐵騎趕來,威勢相當驚人!
第十七路諸侯徐州刺史陶謙,領兵八萬參與會盟。
第十八路諸侯則是南陽太守袁術,率領了整整三十萬大軍,并且還攜帶堆積如山的糧秣器械,在最后一批抵達。
在各路諸侯中,單論兵力他實力最強,排場也最大,對盟主之位可謂志在必得。
至此,十八路諸侯齊聚酸棗這個彈丸之地。
各路諸侯帶來的總兵力,合計已近二百萬之眾,聲威震天。
一時間,酸棗這個原本安靜的小縣城,旌旗招展,遮天蔽日。
來自不同州郡的軍隊營寨連綿數十里,人喊馬嘶,兵甲耀目。
與此同時,酸棗會盟的高臺上,已經設好了一方祭壇,升起寥寥香煙。
各路諸侯依序而立,雖表面一團和氣,但暗中卻涌動著地位的較量與權力的試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