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當時,也就是案發前,他曾經去拜訪過受害人胡海霞,然后就去了京城。”
“那時候,我們的案件調查,受制于一些刑偵技術的制約,進展很慢。”
“我們當時許多警員都認為,那個胡海霞的熟人,他就是兇手。”
“但是很可惜,我們在現場發現的那枚指紋,卻與他的并不匹配。”
“后來迫于無奈,我們只能將那枚指紋樣本,送省廳的指紋鑒別系統進行比對。”
“但是我們當時都以為,能夠依靠這個數據庫,與全國的數據庫連在一起,但實際上卻并不是這樣。”
“因此,多年來,這枚指紋就一直被存儲在省廳的系統中,等待與之匹配的指紋出現,但是其查尋范圍也僅限于省內。”
“太可惜了。”聽聞趙國志說辭,顧晨也是連連搖頭。
當年的數據庫不完善,的確是事實。
但顧晨也太想知道后邊的進展,于是繼續追問趙國志。
“趙局,那后來呢?”
“后來?”趙國志表情停滯了一下,這才又道:“后來因為沒有匹配的線索,晃很多年過去了,這也就成了一宗懸案。”
“難道就一點線索都沒有嗎?”盧薇薇問,感覺這起案件的確困難。
畢竟在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烙印。
就像當年的大街上,監控攝像頭也是少之又少。
各種刑偵技術水平還非常落后,因此想要快速破案,又沒有線索做支撐,案件調查會顯得非常被動。
趙國志搖頭嘆息:“那時候我也很年輕,也很想快點破案,當時我也能感受到秦局的壓力。”
“但是后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些有關這一案件的線索,然后我們就會去查詢一下相關的信息。”
“后來我的搭檔,也就是負責整個案件調查的秦局,被外調去了京城行政學院學習,這起案件的很多工作,因此就陷入到停滯狀態。”
“而最初參與這一案件調查的人員中,我算是唯一仍然在調查此案的警察了,但所有的線索都沒有導致任何結果。”
“但是幾年之后,我記得是一個春天,市局的案件調查組,打電話讓我和他們一起再調查這起案件。”
“因為我對這種案件非常熟悉,我回去重新做了一遍他們已經做過的那些工作。”
“也就是走訪被害人胡海霞的朋友,和在謀殺發生的那天晚上,與她在一起的人,以及她在被害前參加過的一個晚會上的人。”
“這些人當中,有些人已經去世,也有些已經搬家去了別的省份。”
“但是現在的DNA技術已經非常先進了,是因為過去我們一直認為,我們在犯罪現場所發現的DNA樣本不夠好。”
“因為在當時,兇手在行兇之后,接通了被害人胡海霞床上的電熱毯。”
“而當時胡海霞的尸體,就躺在那張床上,大家當時都認為,在現場發現的精ye中的DNA,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它很可能已經被電熱毯破壞。”
頓了頓,趙國志又道:“但是后來我們才發現,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我們將這份樣本拿回去,重新送到實驗室,而省廳的實驗室,當時又將其送到了合并后的DNA數據庫,也就是全國性的DNA數據庫。”
“那時候,我們無比興奮,因為我們找到了匹配的DNA,而這個DNA來自海東市,也就是海東機場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