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波。”見趙波情緒非常激動,身體不由在水塔頂端的蓄水池邊緣搖擺,顧晨也是提醒一句,讓他將注意力看向自己,說道:
“為了碎銀幾兩,為了三餐有湯,這沒錯。”
“就如秋風自有秋風愁,不勞秋風解我憂,有時應該慶幸自己長大,有時應該可憐自己長大。”
“畢竟,每個人在二十幾歲到三十幾歲,大概都會有一定的煩惱,困擾你幾年。”
“但是我們一定要熬過去,因為苦盡甘來,雖然目前不如意,隨著時間流逝,好的事物都會到來,你也不用過度沮喪。”
想了想,顧晨又道:“你只是剛畢業不久,其實很多剛剛畢業參加工作的同學,如果進入的是一些內部競爭激烈的公司,可能會有這種感覺。”
“那就是相比較學生的鋒芒畢露,你職場上的那些同事,溫和且平庸。”
“和同事相比,你,或者你早幾年接觸的同學,一個個都是人才。”
“說話又好聽,能力強還特別生猛。”
“所以如果你正處在這個階段,那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未來的某一天,你會受到社會的毒打。”
“而且是毫無征兆,絕不留情的毒打,這是不可避免的。”
“但如果你已經過了這個階段,那你應該意識到,在身邊同事平庸下面,隱藏的是暗流涌動,往往讓人不寒而栗。”
“可其實也沒那么嚇人的,也就是我用詞稍微狠了一些,夸張了一些,因為這樣會顯得比較有意境。”
“沒錯,警察同志,你說的一點沒錯。”面對顧晨的解釋,趙波像是找到了公民,整個人也是默默點頭,不由分說道:
“現在我才發現,一個人參加工作之后,大概會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鼠目寸光,或者叫井底之蛙也可以,因為見的少,經歷有限。”
“而往往會對自己或者身邊人做出錯誤的判斷,具體表現就是高看自己,小瞧別人,有點中二。”
“這點在我剛畢業那會兒,是深有體會,而且在那些職場老鳥的眼里,就像個傻子,但自己卻覺得自己很帥。”
頓了頓,深呼一口氣,趙波又道:
“以前有個公司的前輩,在離職的時候,看我在公司也混不出名堂,所以那天在我幫他整理東西之后,他請我吃了一頓飯。”
“那天晚上,他跟我聊了很久,他告訴我,我第一次面試新人,兩年后帶團隊,流水式招聘,接觸的大部分都是像我這樣的應屆畢業生。”
“而且他很負責任的告訴我說,在10個應屆畢業生里,大約會有5個眼高手低。”
“這些人不僅普遍帶著一種迷之自信,且說話經常前言不搭后語。”
“有時候,他甚至會以這些應屆畢業生話里有話,在傳達某些隱秘的信息,但后來發現并沒有,就是純傻帽。”
“而且越是那種在學校里囂張跋扈的,越傻帽,越容易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
“沒錯。”顧晨也是默默點頭,附和著說:“這種情況,是現在普遍存在的現象。”
“相比之下,10個里面,大約有三四個,因為初入職場,不知所措,顯得有些呆的孩子,其實我就是這樣,不懂人情世故。”
“那你也會被同事內卷消耗精力嗎?”見顧晨也是這么走來的,趙波突然像找到知音一樣,好奇問他。
顧晨則是搖搖腦袋,淡笑著說:“并沒有,同事們對我都很好,領導也非常照顧我,我們的團隊是一支團結且正能量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