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塞爾維亞再也不會有這么一場如此受人矚目的青年隊比賽了。
雖然不是頭一次在大球館打比賽,但因為這一回是fmp的主場,所以林奇頭卻是一回感受到如此令人振奮的主場氛圍。
雙方球員在中圈靠攏,穿著fmp球衣的球迷們開始高歌。
“olé,olé,olé”的歌聲響徹全場,伴隨著節奏,球迷們整齊劃一的跳動,如同翻涌的浪潮。印有黑豹的巨大隊旗在看臺上招展,五千人同步跺響震耳欲聾的戰鼓。
歐洲籃球的氛圍可從來不比北美差勁。
一頭金發的達科.米利西奇嚼著口香糖,豎起拇指,在自己的脖子上劃了一圈,似乎在預言林奇和特奧的結局。
他身旁,一個面相很兇的寸頭男粗鄙的伸手指了指林奇和特奧。
“提醒你們一下小碧池,別再沖著達科狗叫,路西法(達科)的怒火不是你們能承受的。到時候,我也不會對你們客氣。”
林奇知道這個人,比賽前研究對手的時候他就有注意到這個家伙。
內馬尼亞.約基奇,達科.米利西奇的摯友,尼古拉.約基奇的二哥。
20年代的球迷大概都記得一件事——當尼古拉.約基奇在球場上和其他人爆發沖突時,他那兩個看上去像《疾速追殺》里嘿幫老大的哥哥總會非常激動,在看臺上大吼大叫,并在社交媒體上叫囂著要約架。
他的兩個哥哥都以暴躁脾氣聞名遐邇。
但他倆并不是無所事事的東歐小流氓,其中,二哥內馬尼亞也曾是籃球運動員。
在尼古拉.約基奇之前,內馬尼亞才是那個被認為會成為籃球明星的家伙。
他在塞爾維亞打青年籃球,之后還去底特律打過一段時間的大學籃球。
只是誰也沒想到,他那個看上去肥肥胖胖,對籃球毫無興趣,每天穩定消滅至少2升可樂,愛馬如命的弟弟反而成了明星。
林奇算是明白為什么米利西奇和約基奇的二哥能成為摯友了,他倆簡直是一丘之貉。
在塞爾維亞打籃球這小半年,林奇還沒有正兒八經和別人噴過垃圾話。
許多從歐洲到nba打球的球員在談及他們去nba后面臨的最大挑戰時,總會說那老三樣:速度、對抗、垃圾話。
這邊的籃球氛圍并不太注重這個。
但達科.米利西奇和內馬尼亞.約基奇這兩個即將去美國的人,顯然已經提前融入了美國。
他們效仿美國球員的一切,炫酷的發型、粗鄙的垃圾話、挑釁、強硬、不友好
大多數時候,沒人會回應他們,達科和內馬尼亞也因此越來越得寸進尺。
可今晚,站在他們面前的是另一個非傳統的歐洲球員。
“內馬尼亞,你讓我想起我家餐館后巷那條瘸腿的野狗。它總是虛張聲勢的狂吠,但只要靠近就會立刻夾著尾巴逃走,因為它知道它屁都不是。所以閉嘴吧狗雜種,小心點,別讓老子靠近你。”
“你他媽的.”
“夠了!”米利西奇大喝一聲,結束了爭吵。
“十分鐘后,他們就會像被割喉的羔羊般安靜。”金色頭發的天才自信滿滿。
裁判開球,達科.米利西奇輕輕松松從籃球魔笛手里爭到先攻球權。
第一回合,米利西奇中距離持球,虛晃一槍假裝投籃后強突。他僅用一步就過掉了盧卡,籃球魔笛的膝蓋還未來得及彎曲,那道213公分的修長身影已如獵豹般掠過。
過人之后米利西奇立即起跳,滑翔距離以他的身高來說遠得不可思議。
他用這記輕松的進球告訴了全世界為什么他能進入nba選秀前三的討論。
213公分身高,226公分臂展,出色的爆發力,頂級的靈活性,健壯的體格,德克.諾維茨基與凱文.加內特的結合小牛主帥唐.尼爾森僅看一個回合,就看到了這些蒼白描述在達科身上化作具象的震撼。
直播鏡頭此時也給到看臺,對準了唐.尼爾森。
光是球探已經不足以說明人們對達科的期待,nba主帥的親臨才能為天才的故事增添色彩。
很多年后,雖然達科已經被證明是失敗的榜眼,但卻很少有人質疑底特律活塞的眼光。
因為他的天賦確實很好,時任掘金隊總經理奇奇.范德維奇曾說過:“我們本以為活塞會選擇卡梅隆,然后我們將拿下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