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帶來了回憶的苦澀。
伊藤麻友還記得,當初南伊豆町還沒有溫泉街,旅客們住的都是民宿,居民平日里打魚為生,到了旅游旺季,便收拾空房,招待游客。
小鎮不大,左鄰右舍都認識。今天誰家夫妻又添丁了,明天誰家老人喜喪走了,大家都一清二楚。
沿著踴子步道,從頭走到尾,也就半天的時間,其中還經過凈蓮瀑布,穿過天城山隧道,真正住人的地方并不大。
某天,鎮上忽然傳遍了一件大事:
——伊藤家撿到了一個孩子。
準確的來說,應該是被強塞了個嬰兒。
一對夫妻旅客在伊藤家借住,走時沒帶走孩子。直至翌日清晨,伊藤先生聽到哭聲,才發現襁褓里的嬰兒。
起初,大家還以為是那對夫妻丟三落四,連自己的孩子都搞丟了,過段時間肯定會找回來。伊藤先生自認倒霉,總不能把孩子扔了吧?他和妻子只好代為撫養。
為了區分身份,伊藤先生便按照襁褓里的名牌叫她:
「小泉瑞葉」
沒錯,在伊藤一家看來,小泉瑞葉就是一名不速之客。遲早有一天,她的親生父母會來接她離開。
即便夫妻倆給她換尿布、喂奶、洗澡,盡心照顧,心里其實還是把她當作別人家的孩子。
然而,隨著時間流逝,那對夫妻始終沒有回來。
小鎮上的非議越來越多,大家都在說,那對夫妻肯定是故意遺棄孩子,絕對不會再回來了——理由也很簡單,小泉瑞葉有先天缺陷,好像是個聾子,聽不到聲音。
事實證明,大家并沒有猜錯,小泉瑞葉的父母真的沒有再回來過。
再后來,小泉瑞葉長大了些,大概四五歲(沒人知道她的生日),伊藤夫妻有了孩子。家里經濟拮據,實在養不起兩個女兒,伊藤先生便找來町長商議,表示他們家養了小泉瑞葉四年,已經仁至義盡,實在沒有心力繼續照顧她。
町長也很難辦,他牽著小泉瑞葉,連續問了好幾家,始終沒人愿意領養她。
雖然小泉瑞葉聽不到拒絕的聲音,但能看得出大家抵觸的表情。
那天她緊抓著町長的手,說什么都不肯松開。
町長只好把她帶回家,撫養了一兩年。
沒過多久,伊豆町來了個新町長,有編制和證件,還有一幫黑道團伙支持,一來就說要開發旅游業,家家戶戶都會按人頭發拆遷款。
小泉瑞葉忽然變得炙手可熱,大家都說她是自家的孩子,求老町長幫忙入籍。
老町長拒絕了一批人,但有些相熟的老朋友,他實在不好開口拒絕,便答應了下來,左右不過是在戶籍上添一筆的事情。
況且,他也已經老了,早年間妻子難產去世,孩子也一并早夭,如今孤寡一人,萬一日后有個三長兩短,誰來照顧小泉?還不如趁著這次機會,盡早把她托付給一個好人家。
原本事情都已經談妥了,老町長跟朋友專程去城里辦好手續,可等到朋友來領人時,小泉卻不肯走,她拽著門框,說什么都不肯撒手。
老町長用手勢比劃,只是讓她去朋友家住幾天,做個樣子而已。小泉不答應,拼命地搖頭。朋友等得不耐煩了,伸手去拽小泉,她哇的一下就哭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