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吶喊」
「她的名字」
「歡迎回家」
……
眾所周知,南伊豆町有這么個民俗:只要站在石廊崎燈塔邊,對著大海吶喊珍視之人的名字,就一定會得到回應。
平櫻子摘下面具,臉上隱約留有淚痕。
她拉開繩結,將能面掛在墓碑上,雙手放在嘴邊,對著大海縱聲吶喊:
“我回來了——”
“媽媽——”
……
看到這一幕,源玉子心中酸澀不已,鼻子堵住了,胸腔里悶得慌。
她聽到了抽泣的聲音,轉頭一看,伊藤麻友正在悄悄抹眼淚,小鎮居民們也是淚眼婆娑,大家都是一副欣慰卻又心酸的表情,過往的傷痛以這種方式彌補,何嘗不是一種遺憾。
吶喊聲湮沒在風中,平櫻子駐足片刻,彎腰抬起箱子,轉身離開。
源玉子有些驚訝,她還以為櫻子會多留一會,跟媽媽說說話什么的,沒想到她走得這么果斷。
眾人連忙迎上去,沒話找話,問櫻子過得怎么樣、一晚沒睡困不困、要不要去他們家做客……平櫻子只說了一句‘我要回去了’,便自顧自下山。
回去?
回哪兒去?
伊藤麻友愣了一下,她轉頭看向源玉子,后者一臉欣慰,快步跟上平櫻子,牽著她的小手,問她想不想吃鰻魚燒,平櫻子說‘聽起來好惡心,但可以試試’……
啊……
原來,她已經找到了新家,不再是無家可歸的孩子。
真是太好了。
伊藤麻友重重地松了口氣,心中的隱憂煙消云散。她笑著招呼大伙,小鎮居民們一起跟著下山,源玉子和平櫻子走在最前頭。
正如史鐵生在書中所說的那樣:
但是太陽,他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暉之時。
有一天,我也將沉靜著走下山去,扶著我的拐杖。那一天,在某一處山洼里,勢必會跑上來一個孩子,抱著他的玩具。
當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嗎?
……
倘若生活是一部電視劇,此刻就該插入片尾曲,鏡頭逐漸搖遠、拉高,眾人成了山崖中的一個小點,畫面開始滾動贊助商和演員表——緊接著,畫面一轉,下一集的預告片段就開始閃回,中年旁白音高亢解說:
“下一集:豬突猛進的玉子大人!”
源玉子和伏見鹿的爭吵畫面被剪得七零八落,畫外音附帶臺詞:
“什么?怎么可能是自殺!”
“警方調查結果就是這樣啊!”
“不可能!我必須親自調查清楚——”
最后,鏡頭停在「天罰」二字上,源玉子一臉震驚:修善寺的主持堅稱是土屋先生作惡多端,招致天罰,忽然間自燃,墜入了篝火堆內部。
“——太離譜了啦!!”源玉子抱頭大叫,畫面定格在這一幕。
片尾曲選《非自然死亡》就很不錯,可惜現在是1991年,生活也不是電視劇。
因為人生永不落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