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宋曉涵,軟件工程專業,今年大一,我喜歡文學……”
“老師們好,我叫丁秋月,建筑學專業,今年大二,我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
“大家好,我叫楚坤,計算機專業,今年大四……”
“……”
面試從早上九點開始,一直到中午十二點半才結束。
一共19個人參加面試。
最后陸向陽看上的有6個,其中只有一個張晨是貧困生,其余五個皆不是。
包括陸向陽同班同學里有三個,都無法勝任團隊里的工作。
沒辦法。
雖然今天面試的主要目的是想解決貧困生勤工儉學的問題。
但能力確實擺在那里。
說話都說不利索,別提外出與商戶溝通了。
當然,這還只是陸向陽的初步想法。
“陳主任,你看今天面試名單里,哪些比較合適?”
陸向陽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答案,而是反問陳待名,想先聽聽他的想法。
陳待名經營多年,什么樣的人事都經歷過,當然聽得出陸向陽話里的意思:
“整體來說,今天這批同學里都還是很不錯的,尤其有幾個特別突出。”
很隨意的開場,跟著陳待名話鋒一轉:
“不過既然是創業招募人手,那必然還是要考慮到能力匹配問題,所以這人選還是你來定,我只是想多說一句。”
好吧!
這后面的話才是重點。
陸向陽重重點頭:
“陳主任,請說就是!”
“你呢是基于大學這個平臺創業,如果說有能力了,還是得多站在學校的角度考慮,當然,我不是說非要給你定招多少貧困生名額,但如果說能給他們一次勤工儉學的機會當然是最好的。”
陸向陽靜默點頭,陳待名繼續說:
“學校方面雖也有貧困獎學金,但對很多貧困生來說還是不夠的,他們能走進這所大學,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背后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與努力。
如果能給他們提供一些勤工儉學的機會,既能幫助他們減輕經濟負擔,又能讓他們在實踐中鍛煉能力。
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次難得的成長機遇。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還是要基于能力匹配,不能為了照顧貧困生而忽略了團隊的整體效能。
你作為團隊的負責人,心里肯定有一桿秤,知道該如何取舍。”
一番話說了,又相當于沒說。
可陳主任這番話,陸向陽自然就要多想一些。
“這樣吧,陳主任,我看這六個特別適合加入惠團網,剩下的宋曉涵和丁秋月都是貧困生,就加入檸檬,可以做一些內容審核工作,每個月就發放生活補助費。”
如此一來,今天這場面試,就解決了三個貧困生勤工助學問題。
另外加上奶茶店的張瑜,總計加起來,陸向陽的團隊成員里,就有五個勤工助學名額。
陳待名原本還有些肅穆的臉色倏地一展:
“好好好,你辦事還是穩重的,那行,就按你說的辦吧!”
話已至此,陸向陽也不多說:
“那陳主任,咱們一起拍張照吧?”
“好啊!”
工作已經做了,總得有個結果吧!
這也是可以用來展示學校成果。
跟著,陸向陽招呼陳主任站在c位,幾個人一起合拍了幾張照片。
“陳主任,今天辛苦你了,這都到飯點了,要不一起吃個飯吧?”
“飯我就不吃了!”
陳待名擺手謝絕,臨走時又對陸向陽特意囑咐了兩句:
“你有創業的決心,學校也會大力支持你,但你得記住,這里畢竟不是公司,一定不要拖欠生活補助費,更不要隨意開除人。”
陸向陽鄭重地點了點頭:
“放心吧,陳主任,我一定嚴格按照規定來。”
陳待名這才滿意地離去。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