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你覺得呢?”
“這……”
聞言,李斯一時間沉默了。
到目前為止,他也無法判斷,只能大致猜測。
“這些封國,從地圖上看,主要體現在在北部長城地區一字排開的架勢,像是……”
“在防御北部邊境的敵人。”
“或許,此時的大明也面對如同我大秦一般的處境。”
仔細的觀察起這個地圖,李斯發現這些封國似乎剛好阻隔在北方和南京首都之間。
兩道防線,幾乎堅不可摧。
而且各個都是自己的兒子,朱元璋又是開國皇帝,這樣的政策,略一思索。
的確是可以放權,又能夠守邊的好政策。
特別是看到了之前宋朝的那種窩囊死的經歷,這位在宋朝之后的明太祖,會用這種方式,就更容易理解了。
畢竟武將領兵你不相信,那自己二十多個親兒子親自領兵,特別是在自己這位老爹是一位在戰火中錘煉出來的開國皇帝的情況下。
自然就放心的多了。
而且還和之前大唐的情況不一樣。
大唐是只有一位功高蓋主的‘天策上將’,但這朱元璋顯然不像是能讓某一個兒子大權獨攬,而是全部放出去守邊啊。
別說是出一個李世民,就算所有的兒子全都是李世民,那他這個老爹也一樣穩坐釣魚臺啊。
“藩王外封,守備匈奴?”
嬴政露出了沉思之色。
他其實是不贊同這個的。
畢竟大秦奮六世之余烈,千辛萬苦才統一天下。
周王朝就是因為分封制而崩潰,再行分封,后果無非是一個新的周王朝。
只是,已經知曉了大秦的命運,以及看過了后世的大唐、大宋的一些事。
如今又看到了朱元璋的封國與郡縣并行,這讓嬴政也產生了動搖。
“戰亂……農民起義。”
“那趙匡胤生在五代十國亂世,所以制定的政策,限制武將權利,可卻沒想到后面宋朝如此屈辱。”
“這朱元璋明顯吸取了趙匡胤的教訓,想要讓自己的兒子守邊,覺得如此便可放心,可卻未料到后面的朱棣能造反登基。”
“天幕所言之朝代數十,無一能永存,甚至若是將那東西漢分開來算,連三百年的朝代恐怕都再無有。”
“任何政策,都有其缺陷,無非拆東墻補西墻。”
嬴政嘆了口氣。
他對于這些朝代更迭以及政策問題的感知更加清晰起來。
“李斯……你覺得我大秦如今的郡縣制,需要更改嗎?”
對于這些歷史的理解越是清晰,嬴政就越是感到深深的無力感。
他并不自大,不認為數千年的眾多開國皇帝吸取了前朝的經驗,一次次修補的政策不對,可是誰又能傳萬世呢?
堵住了這里的漏洞,那邊又出現了凹坑。
“這……臣……”
“此事,臣不敢妄言,恐怕還得從長計議。”
李斯連忙低頭拱手,意識到嬴政似乎有想要修改國策的想法。
不過這種事,還是在朝堂上慢慢討論比較好,畢竟事關大秦國祚,他不太好直接發表自己的看法。
特別是,此刻還有一個,天幕所顯示的沒有皇帝的‘后世’的制度未曾說出來的前提下,他就更不好說什么了。
畢竟眼前的,可是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