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看看你做的,你做的什么……”
后人吵架他雖然不關心,更不會站在任何一方,但是……其中的這項觀點,他卻十分的贊同。
吃人的,不是張巡,而是那李隆基!
是他把大唐攪成這個樣子,是他逼的張巡孤城苦守十月。
就算張巡真是惡魔,那也是因為這該死的李隆基!
元和年間。
韓愈看著這天幕上或是稱贊,或是辱罵陰陽的評論,緩緩嘆了口氣。
“張中丞所為,愈亦不愿提及,雖為大唐計,為天下計,可終究是吃人。”
“后人對此意見不同,多有分歧,也是正常的吧……”
他是唐人,對張巡持有高度贊揚和推崇的態度,尚且在《張中丞傳后敘》中對此避而不談,更何況生活如此富裕美好,且與大唐已經有了千年之隔的后世呢?
甚至用后人的一句話來說,甚至還有——你李唐該亡。
“張中丞,不該擔此惡名啊……”
“哎……”
東漢末年。
“仲德,也算是出了名了……”
曹操看著天幕上的那嬉笑的評論——程昱:“老鄉見老鄉,滿嘴冒油光”
這么長時間的天幕轟炸,他早就明白了這是后人在陰陽怪氣。
“雖然不是什么好名聲……”
一旁的程昱搖了搖頭道:
“只要能夠讓主公成就霸業,些許惡名,昱一力承擔。”
天幕后人能夠因為這點兒小事吵起來,他完全是不屑的很。
吃點人而已,多大點事,而且還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又不是天生愛吃人,這群后人懂個屁。
愿意罵就罵,他程昱可不怕什么身后名,想來……這張巡也是。
都吃人了,他會在意后人如何評價?
他只要守護住大唐就夠了。
大唐。
李隆基看著天幕上的一條條評論,雖然有些是罵他的,但是他還是一一認真看完。
心中惱火不已,可卻也知曉,后人即便是罵他,也怪不得張巡。
反倒是……他從天幕上的評論中找到了一個重要信息。
“站錯隊了?站到朕這一邊了?”
嘴角一抽,這種微妙的感覺,還真是讓李隆基心思有些蕩漾。
“站的好,站的好啊!”
“來人,召這個張巡入京覲見!”
“朕要重用之!”
能力是次要的,忠心是必須的。
經過天幕驗證的真心,在朕與其他皇帝中間選擇了朕,李隆基對張巡很滿意。
十分滿意,相當滿意!
他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才!
大明。
“少見多怪。”
朱元璋看著天幕上的后人似乎對于張巡吃人感到震驚,還因此吵了起來,不禁冷哼一聲。
吃人算得了什么呢?何況是在那種情況下。
“歲大饑,人相食,后人不是知曉這些嗎?”
“不是說有記載的天災五千多次嗎?”
“誰能像他們一樣,生活如此富足啊?”
后世的許多東西,即便是從蘇瑾的視角流露出來的些許,都有不少讓他感到羨慕了。
甚至于他的父母兄弟,都是餓死的。
所以從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朱元璋,根本不覺得這吃人算什么張巡的污點。
他忠誠于大唐,值得稱贊。
同樣的,大明的文人們也要忠于大明!
“如果那錢謙益能有這張巡的忠勇,攜南京軍民拼死抵抗建奴到最后一人,我大明,或許還能保全半壁江山……”
對于這樣的人,朱元璋深深的唾棄之。
至于后人的許多評論,在他看來更是笑話。
“封張巡為睢陽王,于睢陽建廟,將其一生所為全部寫上,令睢陽百姓祭拜!”
這樣忠誠于皇帝的精神,他可太喜歡了。
正因如此,必須要好好宣傳。
“給咱記住了!全寫,一字不落,一字不改的寫!”
后世的一些人或許覺得吃人是一個值的詬病的地方,但他可不這么認為。
如果有人能夠為了他大明吃人,那他就要鼓勵這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