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人在場,張純哪能說實話?她不置可否地說:“大人的事,小孩兒少打聽。”
李琳一怔,她心說,‘唉,真不是上一世了,現在就連張純都敢這么跟我說話了。’
回到張純的住處,葉詩韻等了很久,才終于逮到一個張純身邊沒有別人的機會,她在張純耳邊小聲問道:“你該不會被趙俁走了……”
不等葉詩韻說完,張純就一把捂住了葉詩韻的嘴。
……
三天后,西北前線和河北前線同時來報,夏軍和遼軍都有大動作。
前去出使遼國的使臣馬政,也傳回來他聽到的一些傳言,說遼軍正在集結,準備大舉南下,形勢一觸即發。
燕地本是易守難攻之地,易州西北有紫荊關,昌平之西有居庸關,順州之北有古北口,景州東北有松亭關,平州之東有榆關。
凡此數關,乃天造地設的蕃漢分界線,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如果趙宋王朝占據燕地和平營灤三州,以及這些關口,再配上已經在趙宋王朝控制下的河東地區,則整個關內都將安全了。
可問題是,榆關之內的平、營、灤三州,自后唐之時便被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所占領,改平州為遼興府,管轄營灤二州,號為平州路。
至石敬瑭時,遼太宗又獲得了燕地的幽、檀、順、景、薊、涿、易諸州,建燕山路,與平州路成為并列的兩個路。
只要這兩個路在遼國手上,遼軍說南下就南下,就跟逛自己家的后花園似的。
而且,如果攻勢順利的話,遼國的鐵騎幾日內就能打到趙宋王朝的都城東京汴梁城。
其實,趙宋王朝在河北也設有四個軍事重鎮,即四個安撫使路:一、高陽關路,治所在河間府;二、定州府路,治所在中山府;三、真定府路,治所在真定府;四、大名府路,治所在北京大名府。
高陽關、定州、真定三路駐軍與河東路太原府、代州等地駐軍,構成了一個南北縱向深度防御體系,而大名府路駐軍則沿著黃河東西分布,橫向防御,構成趙宋王朝北方的第二道防線。
這套防御體系就是阻擋遼軍南下的。
奈何,自從《澶淵之盟》以來,遼宋兩國已經有小一百年沒發生過戰爭了,如今這套防御體系已經名存實亡。
關鍵,《澶淵之盟》時期就已經證明過了,哪怕這套防御體系在,也無法阻止遼國鐵騎快速南下,威脅趙宋王朝的都城安全。
所以,不少宋臣聽說,遼軍要大舉南下,頓時就慌了。
更麻煩的是,夏軍也在集結,似乎有跟遼軍一塊伐宋之意。
這個時代,交通和通訊都極不便,兵力在不同戰場間調動困難,如果同時與兩國開戰,軍隊需要分兵兩處,使原本有限的兵力更加分散,在每個戰場上都有可能因兵力不足而陷入劣勢。
而且,如果趙宋王朝與遼、夏兩國同時開戰,還會使邊境防線漏洞多,難以防守。
另外,兩個戰場作戰,武器、糧草、馬匹等物資消耗都會加倍。
這又涉及到了后勤保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