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為如此,從兩年多以前,木自行車一經面世,就迅速推廣到趙宋王朝的各個地區。
不過,木自行車哪怕發展了兩年多,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
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其軸承很容易壞。
另外,沒有減震,騎行時,得靠人的身體減震。
說起此事,麻曉嬌也真是盡力了。
麻曉嬌是具備現代軸承的知識的,她也了解其結構和原理,知道使用合適的材料如鋼鐵來制造軸承的內外圈和滾珠。她已經充分利用這個時期已有的冶鐵、鍛造等技術,通過改進工藝,制造出來了最簡單的滾動軸承。同時,她還根據實際需求,設計出不同類型的軸承,如滑動軸承或滾動軸承,應用于車輛、機械等領域,提高機械的運轉效率和性能。
但因為缺乏專業的加工設備(麻曉嬌的木鐵機床的精度終究是差點意思),關鍵還是鋼鐵的硬度不夠,這使得目前的軸承還是差了不少。
好在,由于麻曉嬌研究出來了潤滑劑,又經過不斷嘗試和改進,已經研發出滿足一定使用要求的軸承了。
在此基礎上,內侍省開辦了幾家軸承廠,賺到了不少錢。
一些聰明的商人見生產軸承和推廣木自行車有利可圖,也紛紛開辦軸承廠,甚至是直接開設木自行車廠。
很快,軸承廠和木自行車廠就隨著木自行車開到了京兆府,并擴散到了整個西北。
因為開設軸承廠和木自行車廠利潤很不錯,民間的高手也在發展軸承和改進木自行車。
這使得軸承的發展還算順利,也使得木自行車可以推廣開來了。
至于減震,目前可就不好發展了。
彈簧鋼是一種具有高彈性極限、高疲勞強度和良好韌性的合金鋼,其生產需要先進的冶金技術和設備。
而這個時期,雖然冶金技術有了很大發展,能夠生產出各種鐵器和鋼制品,但還無法精確控制鋼的成分和性能,也沒有能力生產出符合彈簧鋼要求的材料。
——這時的煉鋼技術主要是傳統的炒鋼法、灌鋼法等,難以實現對合金元素的精確配比和對鋼材組織結構的精細調控,而這是生產彈簧鋼所必需的。
至于在木制車輪表面纏繞一層橡膠皮墊,由于中國目前沒有橡膠,也肯定做不到。
好在,就算沒有減震,木自行車也能用,無非就是遭點罪,多修幾次車而已。
李綱主仆趕路期間,上坡時,就讓馬拉著木自行車,平路時,人推馬拉,下坡時,木自行車跑得比馬還快,一路順順利利就到了熙河路的治所熙州。
在這里,李綱特意代表父親李夔前來拜見呂恵卿。
呂恵卿告訴李綱,陛下今年之所以擴招,是在為收復西夏儲備人才,他這次好好考,應該能中舉。
告別呂恵卿,李綱主仆二人繼續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