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單獨的燕京城,并不難打,難得是,燕地的所有關隘都在遼國的控制中,而且遼國現在還有大量的援軍。
關鍵,遼人大多都是游牧民族,雖說他們中不少已經漢化,但事實上,還是有很多胡人保持著游牧民族的習性,他們上馬就能戰,不容易徹底剿滅。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歷史上將成為這個時期戰斗力最強的女真人,還有稍晚一百多年的蒙古人。
也就是說,趙宋王朝要想對遼國發動滅國之戰,可不是簡單地打幾場勝戰就可以的,這需要舉國之力,還得好好打上幾年,并且策略得當,關鍵還得遼國徹底不行了。
對此,趙俁君臣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
摸清楚敵人的情況了,現在就得是趙俁做決定,下面的仗該怎么打了。
對此,
有大臣提議,反正他們此來也只是為拖住遼軍,目前戰略目標差不多也已經達成了,不如就此止步,以易州和涿州的防御設施作為新的防線,就此布防,繼續跟遼軍對峙,為章楶他們收復西夏爭取時間就可以了。
有大臣認為,易州、涿州這里也是平原,其并不完善的防御設施根本不足以擋住遼軍的騎兵,在這里設置防線,宋軍會很被動,他們認為,即便對峙,也得將戰線推到盧溝河一線,據河而守。
還有大臣認為,盧溝河距離燕京僅有三十里路,要是將戰線推到盧溝河,還不如直接兵臨城下,給耶律延禧君臣造成最大的心理壓力,讓他們再也不敢干涉趙宋王朝收復西夏。
更有激進的大臣,看遼軍的戰斗力也就這樣,他們又都已經打到這了,燕地七州已取其二,而且,遼國皇帝耶律延禧昏庸,遼國現在無比孱弱,不如干脆使使勁,將漢人丟了兩百多年的燕地給收復了,他們甚至希望一舉就將燕云十六州外加平灤營三州全都給收復了。
事實上,支持最后這一點的,大有人在。
這里面可不全都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的大臣,有些大臣還冷靜地給趙俁列出一二三四條,表示這是趙宋王朝收復燕云十六州的天賜良機。
就此事,趙俁跟張純和李琳也聊過。
讓趙俁很意外的是,張純和李琳給他的建議都不一樣。
張純建議趙俁,一定要堅持先收復西夏的戰略,不能被眼前的順利給蒙蔽了雙眼,在沖動之下,造成兩線開戰的局面,如果真是那樣,趙宋王朝的大好優勢可能就沒了,或許還會陷入被動,錯失大一統的天賜良機。
而李琳的建議則是,集中力量徹底擊潰遼軍,收復燕地,甚至是收復燕云十六州,再攻取平灤營三州,她相信宋軍有這樣的戰力。
張純和李琳都達不成一致,就更別提趙宋王朝的大臣了。
毫無意外,趙俁帶來的大臣,也是說什么的都有,關鍵他們說得還都很有道理。
最終,還得趙俁做這個艱難的決定。
趙俁自然不會像耶律延禧那樣逃避問題和做決定,他綜合考慮過后,下旨:大軍繼續向前推進,掃清沿路所有障礙,目標兵臨燕京城下。
“朕要親自會一會耶律延禧!”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