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宋軍就有了充足的軍需。
這回,趙宋王朝后勤上的壓力輕了不少不說,很多從西北招募來的會騎馬的新軍將士搖身一變,就從步軍變成了馬軍。
五日后,也就是九月初六,趙俁親率神機軍左軍、北輔軍以及眾多河北禁軍來到了燕京城下。
趙俁到了以后,住到了一個叫延芳淀的地方。
遼國皇帝曾在這里舉行過春捺缽。
“捺缽”是契丹語的譯音,意為遼帝的行營,“四時捺缽”指遼帝在一年之中所從事的與契丹游牧習俗相關的營地遷徙和游牧射獵等活動,即“春水秋山,冬夏捺缽”。
這里位于燕京城東南,東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余里,地甚平坦,可駐扎十萬大軍,又地勢險峻,三面環水,水草豐茂,如同沙漠中的綠洲,背靠絕望陂可作屏障。占據此地,易守而難攻不說,還可以放牧狩獵。
這里還有一座齋宮,冬暖夏涼,遼國皇帝曾于此坐冬避寒,召開北、南臣僚會議,兼受趙宋及諸國貢禮。
趙俁住進齋宮的同時,神機前軍、神機后軍、神機左軍分別為趙俁守住一面水域。
而北輔軍、東輔軍、西輔軍以及河北禁軍則作為包圍燕京城的主力。
此時,大概有四十萬人馬團團圍住了燕京城,他們在燕京城四壁分別結扎了朝天、鐵壁等營寨,形成了聲勢極為雄壯的軍事堡壘,并設置若干軍寨,將燕京城四周圍閉起來。
——實際上,這里面真正的宋軍,其實也就二十多萬。其中還充斥著大量戰斗力不行的河北禁軍,他們只能打一打順風仗。其余則都是民夫,有曾布等人從京畿、河北、山東地區帶來的,還有曾布等人派人從宛平縣和析津縣雇傭的運石伐木制造攻城器具的近城之民。
宋軍軍寨甚多,有大有小,不以數計。
宋軍將士在郊野上公然舉著旗幟,往來于各軍寨之間。
守衛燕京城的遼人站在城墻上,對城外宋軍的情況歷歷在目,皆有懼意。
……
與此同時,燕京城內的所有城門全部關閉,全城實行戒嚴,守城官兵在各自陣地上嚴陣以待。
耶律和魯斡全面負責部署燕京城防務。他深知自己肩負重任,不敢有絲毫怠慢。他采用百步法分兵,將外城城墻分為東西南北四個防區,每一防區派出兩萬作為正面作戰部隊,另外還配有由燕京民眾組成的輔軍。
對這四個防區,耶律和魯斡各安排一名宗室成員與一名武臣共同擔任防區提舉官,又各安排一名耶律延禧的親信進行督察。
各個城門是防御重點,耶律和魯斡皆派遣能力較強的皇室率領精兵分地而守。
耶律和魯斡下令全城軍民積極行動起來,全面開展備戰,修樓櫓,掛氈幕,安炮座,設弩床,運磚石,施燎炬,垂檑木,備火油,凡是防守所需之器械,都做了充分準備。
另外,耶律和魯斡還將各軍,尤其是新招募的軍隊,重新整編,每天進行軍事訓練,以提高軍事素質和戰斗力。
而城外,方圓數百里之內,百姓紛紛離家逃難。
有些不法之徒趁亂結伙為盜,在路上攔截搶劫,有的甚至還詐裝成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