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門關閉前,有數萬居民從通天門跑出城去,他們扶老攜幼,想要向北逃去,不幸遇到這些歹徒們的襲擊,殺掠者幾半。
歹徒們在城外放火焚燒房屋,光焰燭天,連夜不止。
城里的人以為那是宋軍干的,所以都很恐懼。
面對這樣的情況,哪怕是一直想逃出燕京城的耶律延禧,都不敢輕舉妄動了。
直到宋軍徹底將燕京城給封鎖了。
封城之前,耶律延禧君臣收到幾個噩耗。
第一個噩耗,宛平城被宋軍給攻破了,蕭胡睹姑率領全城軍民投降。
第二個噩耗,析津城也被宋軍給攻破了,柴誼率領城中軍民正在巷戰。
第三個噩耗,郭成讓投降的蕭胡睹姑等人把不愿意投降的軍民全都砍了,蕭胡睹姑率領兩萬多遼軍投了趙宋王朝,宋軍的實力又強了。
第五個噩耗,各支勤王軍還杳無音訊。
得知這些消息,耶律延禧當場發怒,將主張據城而守的蕭常哥、耶律和魯斡等人罵了個狗血淋頭。
當初,蕭常哥、耶律和魯斡等人之所以有信心守住燕京城,主要就是因為有宛平城和析津城跟燕京城相互為援,又說援軍很快就會到。
可宋軍一來,就攻下了宛平城和析津城,蕭胡睹姑又率大軍投宋,援軍又不知道什么時候來。
這他們不徹底成為甕中之鱉嗎?
蕭常哥、耶律和魯斡等人也沒料到事情會這么發展。
說老實話,要是知道會這么發展,他們肯定不會阻攔耶律延禧北幸,讓遼國陷入如此被動。
可事已至此,再說這些,只能被視為是推卸責任,所以他們只能任由耶律延禧發泄心中的不滿。
等耶律延禧罵完,蕭奉先出列,說道:“唯今之計,當以全我大遼江山社稷為先,臣以為,須即刻派使臣前往宋軍,求見宋主,商討議和事宜。”
耶律延禧看向蕭常哥、耶律和魯斡等主戰大臣,問他們:“你們以為如何?”
蕭常哥分析說:“今敵勢方銳,吾大兵未集,不可以不和。可是,和須有策,得策則我大遼之勢遂安,不然則禍患未已,宗社安危,在此一舉!去議和之人,當有勇有謀,不然,恐誤國事也。”
接著,蕭常哥又進一步分析形勢,反復強調不可割地,也不可過多許諾金帛。
蕭常哥說:“宋人窺視我南京、西京、平州日久,此去議和,他們必張大聲勢,索要此三地,以窺測我大遼反應。我大遼若不為之動,措施處置合宜,他們當戢斂而退;如朝廷震懼,所求一切皆答應,他們則知我大遼無人,必更加覬覦,如此則憂患未已也。首先不要慌,要有定力,然后才能應對安危之機,愿陛下審定之。”
也知道燕云十六州重要的耶律延禧,點頭答應。
經過商量,耶律延禧派駙馬蕭勃迭和左企弓前去宋軍中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