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奉先的提議正對耶律延禧的心思。
可現在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說要背起這個責任的蕭霞抹戰死了,將這一切全都推到一個死人身上,只怕趙俁不會接受。
還有就是,如今遼國能給趙俁的已經全都給趙俁了,不太容易消除這些事對遼國的負面影響。
要想解決這件事,可能只有割地這一條路可以走了。
其實,耶律延禧君臣很清楚,趙宋王朝最想要的就是燕云十六州和平灤營三州,這是趙宋王朝歷朝歷代皇帝最大的執念。
甚至可以說,遼國愿意將燕云十六州和平灤營三州給趙宋王朝,他們根本就不用給趙宋王朝錢,相反,趙宋王朝都會給他們錢。
事實上,在很早以前,趙宋王朝就想用錢買回燕云十六州和平灤營三州。
只是,燕云十六州和平灤營三州對遼朝同樣極為重要,一旦失去了這個經濟、糧食、人口、戰略重地,遼朝離亡國可能也就沒有多遠了。
所以,遼朝說什么都不會放棄燕云十六州和平灤營三州的。
最終,耶律延禧君臣商量,決定主動將易、涿二州割讓給趙宋王朝,再繼續繳納歲幣和利息以及耶律延禧后加的那五萬匹馬,并且是立即就將歲幣的利息(即剩余的馬)繳納,同時立即派人去遼西京、遼中京、遼東京、遼上京取金銀交納歲幣,絕不再拖延。
耶律延禧還給趙俁寫了一封親筆信,在信上,他將責任全都推諉給了蕭霞抹,說他貪功誤國,并解釋之前之所以沒再繼續交付歲幣是因為燕京城中的金銀絹帛、珠寶古董已經被搜刮光了,沒辦法再交付了。
耶律延禧又說,剩下的歲幣,包括還沒有交夠的絹帛,他們遼國準備全都用金銀交付,希望兩國能就此修好,和平共處。
耶律延禧還說,和好事重,既荷周旋,切望終始成之,等等……
信寫好以后,耶律延禧決定再派人前往齋宮,向趙俁說明情況。
可是,竟然沒有一個大臣敢受命前去。因為誰都知道,這時候趙宋王朝那邊上下肯定是一片憤怒,他們在憤怒之下什么事都能干得出來。
最后,還是左企弓挺身而出,勇敢地接受了使命。
見關鍵時刻,竟然是一個漢兒挺身而出,耶律延禧感慨萬千,甚至都有點改變了對漢兒的看法。
但只有一個漢兒去見趙俁,明顯不夠,耶律延禧也不放心。
明白耶律延禧心思的蕭奉先,于是推舉了他的親弟弟蕭保先擔任主使。
蕭奉先如此顧全大局的舉動,讓耶律延禧大為感動,他深感,在這風雨飄搖之際,能有一位如此深明大義、勇于擔當的大臣,實乃遼國之幸。
耶律延禧目光凝重地望著蕭奉先,聲音中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顫抖,說道:“愛卿實乃國之棟梁,朕心甚慰。”
蕭奉先拜道:“為了陛下、為了我大遼,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蕭奉先語氣一轉,又說:“值此危亡之際,口說無憑,當明日便交付馬匹以此表明我大遼議和誠意……”
說老實話,對此,耶律延禧其實還是有些猶豫的。
要不是趙宋王朝之前勒索了遼國大量的馬匹,此戰,宋軍真沒這么容易取勝,退一步說,就算讓宋軍打勝了,也不可能打成這樣的戰果。
如今再給趙宋王朝十幾萬匹馬,那宋軍還不得去封狼居胥,打到他們遼國的可敦城?
后來,耶律延禧君臣商量,盡量用牛羊駱騾驢來代替馬,再從各軍中找一些馱馬、老馬交付,總之,就是既要將利息以及耶律延禧后答應的那五萬匹馬給還上,又盡量不增強宋軍的戰力。
耶律延禧全都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