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君子不立于危墻,智者不陷于覆巢。明知道自己在燕地待著有危險,又沒有自己非得待在燕地的必要,趙俁又何必堅持把自己置身于危險之中呢?
得知趙俁要撤去雄州,也讓耶律延禧君臣長出了一口氣。
這說明,趙俁并沒有攻打燕云十六州和平灤營三州的意思。
耶律延禧立即送給趙俁大量的人參、鹿茸、貂皮、鹿脯、凍水果、菊花酒,還有海東青、玉制品、硯石等玩物,作為送行之禮,生怕趙俁不走。
另外,經過耶律延禧君臣集議,決定加趙俁徽號為:繼天集統、昭德定功、敦仁體信、修文振武光圣皇帝。
據說,遼國方面還有大臣堅決反對,認為不能將這么崇高的徽號給趙俁,助漲趙俁的威望。耶律延禧、蕭奉先君臣認為這些人愚蠢至極、不知變通,怒而將這些人全都罷免。
總之,只要趙俁肯“滾蛋”,讓遼國逃過此劫,耶律延禧君臣什么都肯付出。
趙俁知道,自己要是不收下耶律延禧君臣的“好意”,他們是不會安心的。
所以,不論耶律延禧君臣給自己獻上什么好東西,趙俁都照單全收,主打的就是一個來者不拒。
而趙俁前腳剛撤回到雄州,后腳從遼中京運來的十三萬兩黃金、九十五萬兩白銀就送到了燕京。
只是,耶律延禧君臣并沒有在第一時間將這些金銀交付。他們也知道,交付歲幣和利息只是完成可以議和的先決條件,而不是議和條件。在他們看來,如果將歲幣也全都交付了,遼國便失去了與趙宋王朝談判的最后籌碼,只能任由趙俁君臣勒索了。
就在耶律延禧君臣為他們的聰明之舉沾沾自喜,和擔心宋軍會因此興師問罪而忐忑不安之際,西夏的八百里加急求援信送到了燕京。
大遼皇帝陛下御覽:
臣李乾順,匍匐塵埃,血淚陳詞。宋賊之禍,甚于虎狼!彼自玉門關外揮師西進,連破我夏國黑水城,沙、瓜二州,宋軍所過之處,田壟化為焦土,佛寺盡作廢墟,黨項子民十室九空,哀鴻遍野。今其鋒銳直指賀蘭山,鐵騎已叩興慶府北門,西夏宗廟社稷,危在旦夕!
陛下當知,趙俁之志,豈止河西一隅?其素懷恢復漢唐舊疆之念,西夏若亡,大遼必成唇亡齒寒之局。昔日漢唐故地,自幽燕至河西,皆為宋賊覬覦之所。今我夏國為大遼西境屏障,若此屏障崩塌,宋賊鐵騎東出河套,直搗云中,大遼腹背受敵,何以自守?
憶往昔,遼夏歃血為盟,世代通婚,情同手足。今臣愿以舉國之力為前驅,懇請陛下發燕京之銳、起漠北之師,東西夾擊,共破宋賊。若得陛下相助,臣愿戰后割河套膏腴之地為遼國牧馬場,歲貢青鹽十萬石、良馬五千匹,永為藩籬,世修臣禮。
此非僅為西夏存亡,實乃為遼夏百年基業計!若坐視西夏覆滅,他日宋賊騰出手來,大遼獨木難支,恐悔之晚矣!臨表倉惶,萬望陛下明察!
李乾順頓首再拜!
乾統二年,十一月三日。
接到李乾順的求救信,耶律延禧大駭,手中的信箋仿佛燙手的山芋,令他一時不知所措。他瞪大了眼睛,嘴角微微顫抖,仿佛看到了遼國未來的黯淡圖景。朝堂之上,一眾大臣也是面面相覷,議論紛紛,氣氛驟然緊張起來。
“陛下,西夏若亡,我大遼危矣!”耶律和魯斡說。
“即便如此,我大遼莫非還能出兵相救不成?”蕭奉先悠悠地反問。
耶律和魯斡頓時啞口無言。
宋夏戰爭的本質就是宋遼博弈的產物。一直以來,遼國對于西夏的支持從來都沒有少過,始終在用西夏來牽制和消耗趙宋王朝。
如果可以,遼國當然會去救援西夏,讓西夏繼續給趙宋王朝放血,直到將趙宋王朝的血徹底放干,遼國坐收漁翁之利南下完成大一統,至少也可以一直保持著安全。
可問題是,如今趙俁率領數十萬大軍在一旁虎視眈眈,只要遼國敢派大軍去救援西夏,趙俁絕對會毫不猶豫地吃掉遼國的燕云十六州和平灤營三州。